新注册公司对商标可能会有这个误解!
近年来,随着创业热潮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注册自己的公司,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然而,在企业初创阶段,很多创业者往往更关注产品、市场和资金问题,却忽视了知识产权尤其是商标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不少新注册公司在商标申请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解,这些误解一旦未及时纠正,轻则延误品牌布局,重则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一、误区一:营业执照下来就可以用名字做商标
许多创业者在拿到营业执照后,误以为公司名称已经受到法律保护,可以直接用于产品或服务上作为商标使用。实际上,公司名称与商标属于不同的权利体系,两者并不等同。公司名称是在工商登记范围内受保护的标识,而商标则是用于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专用标志,其保护范围更广、作用更强。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2025年我国商标申请量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全年累计申请量超过1000万件,其中不乏因商标抢注引发的纠纷案件。如果企业在未注册商标的情况下直接使用公司名称作为品牌进行推广,极易遭遇被他人抢先注册的情况,届时不仅无法继续使用该品牌,还可能面临侵权赔偿的风险。
二、误区二:商标注册是可有可无的小事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创业者认为刚起步的企业不需要着急注册商标,甚至觉得先做业务再说,等到品牌有一定知名度后再去注册也不迟。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以某地一家新成立的饮品公司为例,他们在产品上市前没有及时注册商标,仅通过朋友圈和本地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不到三个月,市场上就出现了相同品牌的仿冒产品,经调查发现,该品牌已经被外地另一家公司抢注。由于缺乏有效的商标权属证明,这家初创企业最终只能放弃原有品牌重新起名,不仅造成了前期宣传资源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品牌建设节奏。
由此可见,商标注册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企业发展初期必须重视的基础性工作。
三、误区三:随便找个代理机构就能搞定
面对复杂的商标申请流程,不少创业者会选择委托商标代理机构办理。然而,并非所有代理机构都具备专业资质和服务能力。有些低价代理为了吸引客户,承诺包过、快速下证,实则采用不规范的操作手段,如盲目提交近似商标、忽略检索分析等,最终导致商标申请被驳回,耽误时间不说,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
根据中国知识产权报报道,2025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对商标恶意注册行为的打击力度,多家不良代理机构被查处。这也提醒广大创业者,在选择代理机构时应优先考虑正规、专业的服务机构,必要时可自行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询相关信息,确保申请过程合规、高效。
四、误区四:一个商标就能覆盖所有类别
有些创业者在注册商标时,只根据自己当前经营的产品或服务选择一个类别进行申请,认为这样就已经足够。但事实上,商标的保护具有类别限制,若未在相关类别提前布局,一旦企业未来拓展业务或遭遇跨类侵权,将难以维权。
例如,某科技公司在最初注册时仅在第9类电子产品申请了商标,后来计划推出教育类产品,却发现该商标已被其他公司在第41类教育服务注册。这种情况下,即使原商标具有一定知名度,也无法阻止他人在不同类别上使用相同或近似标识。
建议新注册公司在规划商标时,不仅要结合当前主营业务选择核心类别,还应适当扩展到关联领域,做好防御性注册,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结尾
商标不仅是企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市场竞争中的无形资产。对于刚刚起步的新注册公司而言,尽早完成商标布局,不仅可以有效规避风险,还能为企业后续融资、合作及品牌扩张打下坚实基础。避免上述常见误解,从一开始就重视商标保护,才是明智之举。
免责声明
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整理,若涉及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24小时内处理。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