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或个人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商标已经设计完成,甚至产品也准备就绪,但注册申请尚在审查阶段,是否可以提前使用该商标?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法律、市场策略以及风险控制等多个层面。结合近期相关新闻与实际案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情况下的应对方式。
首先,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注册申请提交后,在获得正式核准之前,申请人并不享有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也就是说,在未取得注册证书的情况下,该商标仍处于待审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使用。实践中,很多企业在提交申请后便开始在宣传、包装等环节中使用该商标,这种做法虽非绝对禁止,但也存在一定法律风险。
以2025年年初某知名饮料品牌为例,其在新品上市前几个月即公开发布带有新商标的产品预热海报,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推广。然而不久后,有竞争对手指出该商标涉嫌侵犯其已注册的近似标识,导致该品牌一度陷入争议。尽管最终经协商得以解决,但这也反映出在商标尚未核准注册前大规模使用的潜在隐患。
那么,如果确实需要在注册申请期间使用商标,应如何操作才更为稳妥?
一、明确使用性质,避免误导消费者
企业在使用尚未注册成功的商标时,应当在相关标识旁注明TM字样而非®,这表示该标识正在作为商标使用,但尚未获得注册认证。此举有助于向公众及市场监管部门表明态度,降低因误解而引发的投诉或处罚风险。
二、做好商标检索,规避侵权可能
在使用前务必进行充分的商标检索工作,确保所用标识与他人在先注册或申请的商标不构成相同或近似。可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或其他专业平台进行查询。尤其要关注相同类别和类似商品上的注册信息,尽量避开已有权利人的雷区。
三、优先保护核心标识,加快审查进程
若时间紧迫,可考虑通过提交加速审查申请等方式缩短等待周期。近年来,随着商标审查效率不断提升,部分符合条件的申请可通过快速通道缩短审查时间至数月之内。例如,2025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商标审查周期的通知中提到,将进一步压缩商标初步审查周期至平均6个月以内,为申请人提供更多便利。
四、制定过渡方案,灵活调整品牌策略
在商标尚未确定能否成功注册的情况下,建议企业同时准备备用标识方案,以便在出现驳回或异议时能够迅速切换,避免品牌投入过大造成损失。一些大型企业在推出新品牌前,往往会同步设计多个候选商标,并根据审查结果择优选用。
五、关注行业动态,合理评估风险
近期,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上因商标纠纷引发的诉讼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电商领域,不少卖家因使用未注册商标而导致店铺被封、库存积压等问题。在决定是否提前使用某一商标时,应结合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虽然注册商标在申请过程中是可以有限度地使用的,但必须谨慎对待,避免盲目推广。对于初创企业或个体经营者而言,更应注重合规经营,从源头上减少不必要的法律风险。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红利,提升商标布局效率,为品牌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
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整理,若涉及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24小时内处理。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