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注册割裂了商标与商誉之间的联系
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商标不仅是企业品牌的重要象征,更是其商誉积累和市场信任的载体。然而,随着商标注册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注册申请数量的激增,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商标注册正在割裂商标本身与其背后商誉之间的联系。这种割裂不仅影响了商标制度的初衷,也对企业的品牌建设与市场公平竞争带来了挑战。
一、商标的本质应是商誉的延伸
商标的核心价值在于标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并通过长期使用建立起消费者对其品质、信誉和形象的认知。这种认知,就是我们常说的商誉。商标法的初衷也在于保护这种商誉,防止他人通过相似标识误导消费者,损害市场秩序。
然而,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商标申请者并不以实际使用为目的,而是出于囤积、抢注、甚至恶意注册的目的。这种做法使得商标脱离了其原本承载的商誉功能,沦为一种纯粹的权利符号。
二、注册制度的漏洞催生商标泡沫
近年来,随着商标申请门槛的降低和流程的简化,商标注册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商标申请量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全年商标注册申请量超过1200万件,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与申请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注册商标并未真正投入使用。有媒体报道称,某地市场监管部门在一次清理行动中发现,超过30%的注册商标从未在商业活动中使用过。这种注册而不使用的现象,导致商标资源被大量闲置,真正有需求的企业反而难以注册到合适的标识。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当前商标注册制度在使用意图审查方面的薄弱。虽然现行法律要求申请人在申请时需声明有使用意图,但缺乏后续的监督机制,使得这一规定形同虚设。
三、抢注与恶意注册加剧商标与商誉的脱节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部分企业或个人利用商标注册制度进行恶意抢注,尤其是针对知名品牌、热门词汇、甚至公众人物姓名进行注册,意图通过转让牟利或打击竞争对手。
例如,2025年某知名运动品牌推出新款产品后,市场上迅速出现多个类似商标的注册申请,其中不少来自与该品牌毫无关联的第三方。这些抢注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也让商标与原品牌之间的商誉关联被人为割裂。
近年来碰瓷式注册也屡见不鲜。一些注册人通过注册近似商标,在市场上制造混淆,进而通过诉讼或转让获取非法利益。此类行为不仅损害了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也使得消费者对商标的信任度下降。
四、商标应回归使用驱动的本质
要解决商标与商誉之间的割裂问题,关键在于推动商标制度从注册优先向使用驱动转变。只有通过实际使用建立起来的商标,才能真正承载起商誉的价值。
在这一方面,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美国实行的是使用在先原则,商标权的归属主要依据实际使用情况,而非单纯依赖注册时间。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恶意注册的空间,也更有利于保护真正有市场影响力的商标。
我国近年来也在逐步加强商标使用管理。2025年新修订的商标法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恶意注册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完善商标撤三制度即对连续三年未使用的商标予以撤销。这些举措有助于遏制商标资源的浪费,也有助于恢复商标与商誉之间的正常联系。
五、品牌企业应强化商标战略管理
面对当前复杂的商标环境,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商标战略管理。一方面,要提前布局核心商标,避免被他人抢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使用已注册商标,通过市场行为不断强化商标与品牌之间的关联。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品牌维权、商标监测等方式,及时发现并打击恶意注册行为。近年来,不少企业已开始建立商标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监测商标注册动态,有效降低了被抢注的风险。
结尾
商标作为企业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应仅仅体现在注册证书上,而应体现在市场中消费者的认知与信任中。唯有让商标回归使用驱动的本质,才能真正实现其承载商誉、维护市场秩序的功能。当前的商标制度亟需进一步完善,以确保商标注册不再成为割裂商标与商誉的工具,而是成为品牌价值的坚实保障。
免责声明
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整理,若涉及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24小时内处理。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