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或经营品牌的路上,商标问题常常成为隐形地雷,稍有不慎就可能踩中,轻则被警告下架,重则面临巨额赔偿。最近,某知名饮品品牌因使用了与某相似的包装设计,被起诉侵权,最终不得不更改产品外观并赔偿损失。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尤其是在电商、快消品、文创等热门领域,商标侵权风险无处不在。
其实,商标问题并不复杂,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大大降低踩雷的概率。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几个简单实用的避坑指南,帮你轻松绕过商标雷区。
一、商标查询是第一步,别图省事跳过
很多人注册品牌时,觉得名字好听、有创意就直接提交申请了,结果几个月后收到商标局的驳回通知,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可能已经投入大量资源做了宣传物料。
正确的做法是:在注册前,务必进行商标查询。可以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或者使用第三方商标查询工具如权大师、白兔检索等,查一下你打算注册的商标是否已经被注册,或者是否存在近似商标。
特别是要注意类别选择,比如你是卖服装的,就不能只查35类广告销售类,还要查25类服装鞋帽类。不同类别之间是可以共存的,但如果在同一类别下存在近似商标,就容易被驳回。
二、起名别碰瓷,避免模仿知名品牌
最近有家小众护肤品牌因为用了XX兰这样的名字,被大牌起诉侵权,最终被迫更名并赔偿。类似情况屡见不鲜,一些商家以为换个字、改个音就能绕过审查,其实这是大忌。
建议:起名时尽量避开知名品牌,尤其是那些知名度高、保护意识强的大公司。哪怕你只是用了一个字的谐音,也可能被认定为搭便车行为。
如果你实在喜欢某个风格的名字,不妨做些创意变形,比如加个小、可、乐等字,或者用英文组合,这样既能保留风格,又能降低侵权风险。
三、设计要原创,别乱用网络素材
很多初创品牌为了节省成本,会从网上找些现成的logo、包装设计,甚至直接套用别人的模板。但这样做风险极高,一旦被原作者发现,轻则下架产品,重则面临法律追责。
建议:无论是logo、包装还是宣传图,都要尽量原创或委托专业设计师设计。如果确实要用到网络素材,一定要确认其版权归属,优先选择无版权争议的免费素材网站如Unsplash、Pexels等,或者购买正版授权。
另外,使用字体也要注意版权问题。比如微软雅黑方正字体等商用需授权,否则也可能被起诉索赔。
四、商标类别要选对,别漏掉关键领域
很多创业者在注册商标时,只注册了主营业务所在的类别,忽略了未来可能涉及的周边产品或服务,结果被别人抢注后反向维权。
比如你是卖茶饮的,除了30类茶类饮品外,还应考虑注册43类餐饮服务、35类广告销售、21类杯具等。否则,别人如果注册了你在其他类别上的商标,可能会对你未来的业务拓展造成阻碍。
建议:提前做好商标布局,根据产品线和未来发展方向,合理选择多个相关类别注册。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考虑注册一些防御商标,防止他人抢注。
五、定期监测商标动态,别等侵权了才行动
商标注册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即使你已经成功注册了商标,也不能掉以轻心。市场上总有人钻空子,抢注近似商标,或者在相近类别上注册,混淆消费者。
建议:定期使用商标监测服务,关注是否有近似商标申请或公告。一旦发现有潜在风险,可以通过异议、无效宣告等方式进行维权。
也要注意自己的商标是否被他人侵权。比如有人在电商平台售卖类似商标的产品,影响你的品牌声誉,应及时采取投诉、举报、发律师函等方式维权。
六、遇到商标纠纷别慌,理性应对是关键
如果你不幸收到侵权警告函,先别慌张。首先要确认对方是否真的拥有合法的商标权,其次要评估自己的使用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如果是误伤,可以联系对方协商解决;如果确实存在侵权行为,应及时停止使用并考虑更换品牌。切忌硬刚,以免引发更大的法律风险。
总结
商标问题看似专业,其实只要提前做好功课、保持警惕,大多数风险是可以避免的。记住一句话:早查一步,省事百倍。 别让商标问题成为你创业路上的绊脚石,从现在开始,给自己的品牌上一道安全锁。
免责声明
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整理,若涉及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24小时内处理。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