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去游乐场玩得不亦乐乎。朋友圈里晒娃的照片中,蹦床、旋转木马、小火车、海洋球池成了标配。随着亲子消费的升温,儿童游乐市场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一些创业者看准了这个风口,纷纷开设室内儿童乐园、主题游乐场,甚至还有人打算打造沉浸式科技游乐空间。可就在大家忙着选址装修、采购设备的时候,一个看似不起眼却极其关键的问题被忽略了游乐场设施的商标到底该注册哪一类?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和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举个例子,去年有家新开的亲子乐园生意火爆,名字叫奇趣星球,LOGO设计得也很有童趣。结果开业不到三个月,就被另一家公司发函警告,说他们侵犯了商标权。原来对方早在两年前就注册了奇趣星球在第41类服务上的商标,涵盖娱乐服务、游乐园服务等项目。虽然这家店卖的是门票和体验服务,但因为没提前查清楚商标归属,最后只能改名重来,白白损失几十万。
这事儿一出,在本地创业圈里传开了。很多人这才意识到:原来开游乐场不只是买设备、搞装修那么简单,连名字都不能随便起,更别说设计LOGO了。
那么问题来了,游乐场设施相关的商标究竟该注册哪些类别?我们得从实际使用场景出发来分析。
首先,最核心的一类是第41类。这一类主要涉及教育、娱乐、文体活动等服务。根据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第41类明确包含了提供体育设施娱乐服务游乐园服务组织娱乐活动等。换句话说,如果你是经营一家收费的游乐场所,不管是室内儿童乐园还是户外主题公园,都必须注册第41类。这是你开展主营业务的通行证。
其次,不能忽视的是第28类。这一类主要包括玩具、游戏器具、游乐设备等商品。比如你买的摇摇马、电子赛车、积木城堡、充气滑梯,这些都属于第28类的保护范围。有些创业者可能会问:我租场地自己运营,设备是买的,还需要注册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你对外宣传时,往往会用到设备的品牌名称或自创IP形象,一旦别人抢注了相关商标,你就可能面临侵权风险。比如今年初就有新闻报道,某网红蹦床馆因使用未注册的卡通角色形象做宣传,被版权方起诉索赔。
再来看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类别第35类。这一类主要是广告、商业管理、连锁加盟等服务。如果你计划将来开分店、做品牌输出,或者通过线上平台售票、搞会员营销,那第35类就必须拿下。否则,别人可以用你的品牌名字开加盟店,你反而告不了他。现实中有不少品牌吃了这个亏,前期只注册了服务类,后期想扩张时才发现商标已被他人注册在特许经营项目上。
如果游乐场有自己的原创卡通形象、故事,还建议注册第16类印刷品、文具和第9类App、电子出版物。现在很多乐园都会推出周边产品,比如贴纸、绘本、小程序游戏,这些都属于这两个类别的保护范畴。像奥飞娱乐旗下的超级飞侠主题乐园,不仅注册了核心类别,还在多个衍生领域布局,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链条。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商标注册的审查越来越严格。今年上半年,曾有一家企业申请梦幻城堡商标用于儿童游乐服务,因与已有品牌近似被驳回。这也提醒我们:起名字不能光图好听,还得查重、避让。现在中国商标网已经开放免费查询功能,创业者完全可以自己先筛查一轮。
当然,也不是所有类别都要全垒打。对于小型个体经营者来说,优先保障第41类和第28类就够了;如果是品牌化运作、有融资或加盟计划的企业,则建议做全类别防御性注册,至少覆盖核心的5-6类。
最后提醒一句:商标注册不是一锤子买卖。从提交申请到正式获批,通常需要8到10个月时间。所以千万别等到开业前一天才想起来办这事。最好在项目筹备初期就把品牌命名、LOGO设计、商标注册同步推进,避免后期被动。
总之,游乐场不只是孩子们的快乐天地,也是创业者实现梦想的地方。而一个好的品牌,就像一颗种子,只有早早埋下法律保护的根基,才能在未来长成参天大树。别让一时的疏忽,毁了用心经营的一切。
有帮助(71)
没帮助(0)
免责声明
文章均来自互联网整理,若涉及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24小时内处理。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