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亚马逊卖家们,日子过得有点凉。
往年一到9月底10月初,各大卖家早就摩拳擦掌,忙着补货、推广告、冲销量,准备迎接一年一度的黑五网一购物季。可今年情况却不太一样不少卖家发现,平台流量没涨,订单增长缓慢,甚至有些类目的产品销量不升反降。更让人头疼的是,仓库爆仓、物流延迟、促销节奏被打乱,整个旺季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根据近期第三方数据平台Jungle Scout发布的2025年假日购物季报告,今年美国消费者虽然仍有较强的购物意愿,但支出更加谨慎。平均预算比去年仅微增2%,而价格敏感度显著上升。这意味着,消费者不再盲目下单,而是会花更多时间比价、观望,导致转化周期拉长。对于依赖快速周转的中小卖家来说,这无疑是一记重击。
旺季迟到成普遍现象
以往9月中旬开始,亚马逊上的Black Friday Deals预热活动就已经铺天盖地,可今年直到10月上旬,许多店铺的页面依然冷清。一位主营家居小家电的深圳卖家李姐在采访中坦言:往年这时候单量已经翻倍了,今年同比下滑了近三成,广告烧得不少,但转化率低得吓人。
她提到,平台的推荐算法似乎也发生了变化,新品和中小品牌的曝光机会被进一步压缩,大品牌和站外引流能力强的卖家占据了更多流量入口。再加上TikTok Shop、Temu等新兴平台分流严重,不少消费者把捡便宜的主战场从亚马逊转移到了社交电商渠道。
仓库爆仓,物流成本飙升
更雪上加霜的是物流问题。据多家跨境物流服务商透露,由于今年海运旺季叠加欧美港口工人罢工风险如美国西海岸港口劳资谈判僵持,大量货物积压在海外仓。部分FBA仓库因入库速度缓慢,出现预约难、上架慢的情况。
有卖家反映,9月底发往美国的一批货,直到现在还没完成入仓上架,错失了黄金备货期。而选择自发货的卖家也不轻松UPS、FedEx近期宣布上调旺季附加费,部分线路每单成本增加3-5美元,直接压缩了本就不高的利润空间。
一位从事户外装备出口的杭州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原计划在10月初启动秋季大促,结果因为库存卡在洛杉矶仓库,连报名资格都没赶上。现在只能靠站外折扣码勉强维持动销,心里真没底。
卖家策略调整:从冲量转向保利润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聪明的卖家已经开始调整策略。过去那种低价冲排名、亏本赚吆喝的打法,正在被更精细化的运营方式取代。
首先,越来越多卖家选择分批发货+多仓布局,避免把所有库存押在一个仓库,降低断货或滞销风险。同时,借助工具分析历史销售数据,精准预测备货量,减少压仓压力。
其次,在营销层面,不少品牌开始提前布局社交媒体种草。比如通过Instagram、YouTube测评视频建立信任感,再引导用户跳转亚马逊购买。这种引流+平台成交的模式,正成为提升转化的新路径。
灵活定价也成为关键。一些卖家采用动态调价工具,根据竞争对手价格、库存状态和广告表现自动调整售价,既保证竞争力,又不至于陷入价格战泥潭。
还有一部分卖家干脆另辟蹊径趁着旺季前流量相对宽松,主打清仓甩卖。一位做蓝牙耳机的卖家就在后台设置了买一送一限时活动,虽然单价低,但迅速回笼资金,为后续推新品腾出空间。现在不是拼谁卖得多,而是拼谁能活下来。他苦笑说。
平台政策也在变
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自身也在不断调整规则。今年新推出的Buy with Prime服务,允许卖家将商品同步到独立站并享受Prime配送,试图打通站内外生态。同时,平台加强了对虚假评论和刷单行为的打击力度,评分体系更加透明。
这些变化短期内让部分依赖黑科技运营的卖家感到不适,但从长期看,有利于营造更健康的竞争环境。一位资深运营经理认为:未来能在亚马逊活下去的,一定是那些真正重视产品质量、客户服务和品牌建设的人。
总结
2025年的秋促季,没有想象中热闹。旺季迟到、销量疲软、物流受阻,每一个环节都在考验着跨境卖家的应变能力。但危机背后也藏着机会当粗放增长的时代结束,精细化运营的价值才真正明显。
对卖家而言,与其焦虑为什么今年不好做,不如静下心来思考:我的产品有没有不可替代性?我的客户画像是否清晰?我的供应链能不能扛住波动?
市场永远奖励那些准备充分的人。或许这个冷开局,正是倒逼行业升级的契机。冬天来了,春天也不会太远。
有帮助(330)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