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在讨论一个看似冷门却实际挺有意思的话题:砖块能注册商标吗?如果能,它又该归到哪一类?乍一听,这问题有点离谱砖头不就是工地上的建筑材料吗?还能跟品牌扯上关系?但你别说,随着建筑行业品牌化、产品精细化的发展,还真有不少企业开始给自家生产的砖块申请商标了。
先别急着笑。咱们来举个例子。去年,浙江一家建材公司就成功注册了名为固墙的商标,专门用于他们生产的高强度环保砖。消息一出,不少同行还专门去查商标分类表,想搞明白这种硬邦邦的东西到底算哪一类商品。其实啊,这事还真有讲究。
按照我国现行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商标分类表,所有商品被划分为45个大类,其中第19类明确写着:非金属建筑材料;建筑用非金属硬管;沥青、柏油;可移动的非金属建筑物等等。而咱们说的砖块,不管是红砖、水泥砖、空心砖,还是近年来流行的透水砖、保温砖,只要不是金属材质的,基本都归在第19类里。
可能有人会问:那瓷砖呢?地砖呢?墙砖呢?这些也属于这一类吗?没错,只要是用于建筑用途的非金属砖材,统统归在19类。比如我们熟悉的马可波罗、东鹏这些品牌,虽然主打的是瓷砖,但他们注册的核心类别之一就是第19类。这也说明,哪怕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砖,在现代商业体系里也能成为品牌资产的一部分。
而且,现在建材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光靠低价已经拼不出未来了。很多企业开始走差异化路线,比如推出零甲醛生态砖防滑耐磨地坪砖会呼吸的墙体砖等概念产品。这时候,商标就成了区分品质、建立信任的关键工具。消费者走进建材市场,看到熟悉的商标,心里自然更有底:哦,这个牌子我听说过,质量应该靠谱。
再来看看最近的一条新闻。今年年初,广东佛山一家专注新型墙体材料的企业,因为其研发的一种轻质隔墙砖在市场上反响不错,特意去申请了图形+文字组合商标,还一口气注册了多个防御性商标,防止被人模仿。他们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前觉得砖头嘛,谁都能做,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希望用户一看到这块砖,就知道是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标准。
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整个建材行业正在经历的品牌升级。过去那种无名小厂+批发销售的模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品牌化生产+渠道化运营。就连农村自建房市场,也开始流行起品牌砖不少包工头都会主动推荐某个特定品牌的砖,理由是结实、尺寸准、损耗少。
当然,也不是所有带砖字的名字都能顺利注册。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商标的审查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容易误导公众或缺乏显著性的名称,比如直接叫红砖王建筑砖这类过于通用的词汇,大概率会被驳回。真正能通过的,往往是那些有创意、能体现企业特色的名字,比如筑安恒固绿砼之类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第19类主类别,一些企业还会在其他相关类别上进行补充注册。比如做砖块的企业,可能会顺手在第37类建筑修理、第39类运输贮藏甚至第40类材料处理上也提交申请,以防将来业务拓展时出现商标被抢注的风险。这种全链条布局的做法,在业内已经越来越普遍。
回头想想,砖块虽然是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但从商标角度看,它一点也不土。相反,它正悄然融入现代知识产权体系,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就像手机不再只是通讯工具,汽车也不再只是代步工具一样,一块砖,也可以承载技术、设计和品牌价值。
所以,下次当你路过工地,看到一堆堆整齐码放的砖块时,不妨多看一眼上面有没有商标标识。说不定,那不仅仅是一块砖,而是一个企业在默默打造的建筑名片。而这一切的背后,正是中国制造业从制造走向智造、从无名走向有名的真实缩影。
有帮助(203)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