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开始关注起创业开眼镜店或者做自己的眼镜品牌。随着颜值经济和个性化消费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在商场随便配一副眼镜,而是追求设计感强、佩戴舒适甚至带有文化属性的眼镜产品。这也催生了不少新兴眼镜品牌的诞生。然而,在迈出第一步之前,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个实际问题:眼镜商标注册属于哪一类?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其实牵涉到整个商标分类体系的理解。很多人以为,既然卖的是眼镜,那就在眼镜相关的类别注册就行了。可实际上,我国采用的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尼斯分类,目前共有45个大类,其中涉及商品的有34类,服务的有11类。而眼镜这个产品,并不像衣服、食品那样集中在一个类别里,它的注册需要根据具体用途和组成部分来判断。
首先,最核心的一类是第9类。这一类主要包括科学仪器、电子产品、测量装置以及安全救护器具等。而我们日常佩戴的光学眼镜、太阳镜、防蓝光眼镜、老花镜、近视镜等,都明确归在第9类中的0911群组光学器械和仪器。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做的是实体眼镜产品本身,比如镜片、镜架、成品眼镜,那么第9类是必须注册的核心类别。
举个例子,最近几年火起来的国潮眼镜品牌暴龙、陌森、帕莎等,它们的商标注册重点都在第9类。特别是随着线上电商的发展,不少新品牌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走红,但一旦销量上去了,就容易遭遇商标抢注或侵权问题。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某位创业者花了几十万打造品牌,结果发现核心类别被他人提前注册,最后不得不高价回购或被迫改名,损失惨重。所以,从一开始就做好商标布局,尤其是第9类的注册,至关重要。
不过,仅仅注册第9类就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你的品牌不只卖眼镜,还想发展周边产品,比如眼镜盒、眼镜布、清洁液、镜架配件等,这些也属于第9类的延伸保护范围。虽然它们不是眼镜本体,但在消费者认知中,是配套使用的产品,一旦被别人抢注,未来也可能带来混淆风险。
再进一步,如果你计划开设线下门店或提供验光配镜服务,那就必须考虑第35类。这一类主要是广告、商业经营、零售服务等。换句话说,无论你是开实体店还是做线上店铺,只要涉及销售这个行为,第35类就是防御性注册的重中之重。很多初创品牌一开始只注册了产品类别,忽略了服务类别,结果别人在同名下开了家眼镜店,消费者很容易误以为是你的连锁店,这就带来了品牌混淆的风险。
近年来智能穿戴设备兴起,像一些带有AR功能的智能眼镜、能监测视力的电子镜框等,这类产品虽然形态接近传统眼镜,但因为集成了芯片、传感器、蓝牙等功能,可能还会涉及到第10类医疗器械、第38类通讯服务甚至第42类技术研发的交叉注册。比如华为推出的智能眼镜系列,其商标布局就非常全面,覆盖了多个类别,以防未来业务扩展时出现法律障碍。
还有一点值得提醒的是,现在不少眼镜品牌主打轻奢设计师款联名款,强调时尚属性。这种情况下,如果品牌名称或LOGO具有较强的美术设计感,建议同步进行版权登记,形成商标+版权的双重保护。毕竟商标保护的是标识在特定商品上的使用权,而版权保护的是作品本身的原创性,两者互补,能更有效防止抄袭。
回到最初的问题:眼镜商标注册属于哪一类?总结一下核心是第9类,关键补充是第35类,若有智能功能或医疗服务,则需扩展至其他相关类别。对于创业者来说,与其等到品牌做大了再去补救,不如一开始就请专业代理机构做个全面的商标检索和类别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一直在优化商标注册流程,推行电子化申请、压缩审查周期,部分地区还推出了小微企业商标补贴政策。比如2025年浙江某地就对首批成功注册自主品牌的小微眼镜企业给予了每件1000元的财政补助。这说明,无论是市场还是政策层面,都在鼓励自主品牌创新。
说到底,一副小小的眼镜,背后是整套知识产权的布局逻辑。商标不仅是品牌的身份证,更是市场竞争中的护城河。别等到别人拿着跟你一模一样的名字开店、卖货、打广告,才后悔当初没把商标注册这件事想明白。早一步注册,就多一分主动权。毕竟,在这个看脸也看品牌的年代,谁都不想自己的心血,最后成了别人的嫁衣。
有帮助(240)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