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都在聊开餐厅、做小吃、搞饮品品牌的事。有人问:我打算自己创业,做个有特色的餐饮品牌,名字都想好了,但注册商标该选哪个类别?这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挺关键的。一个不小心,可能辛辛苦苦打下的品牌名声,最后被别人蹭走了,甚至还得吃官司。所以今天咱们就来唠唠:餐饮行业到底该注册哪些商标类别?别急,咱一步步说清楚。
先说个最近的例子。今年年初,一家网红奶茶店因为没在相关类别注册商标,结果被人抢注了周边产品类别的使用权,比如杯子、包装袋、甚至联名款T恤。虽然他们主打的是饮品,但这些衍生品后来成了重要收入来源,结果反而得花钱买回使用权,闹得挺尴尬。这事一出,很多餐饮老板才意识到:原来商标注册不只是保护个店名那么简单。
那回到正题,餐饮行业的商标注册,到底涉及哪些类别呢?
首先,最核心的当然是第43类餐饮服务类。这是所有开餐馆、咖啡馆、快餐店、外卖平台等必须注册的类别。这一类主要包括提供食物和饮料服务、临时住宿比如带餐饮的民宿等。换句话说,只要你开门迎客、给人做饭上菜,这一类就是基础中的基础。不注册这个,等于品牌裸奔。
但光注册第43类就够了吗?远远不够。
比如你家主打的是火锅,那食材本身是不是也得保护?这就涉及到第29类和第30类了。第29类包括肉、蛋、奶制品、腌制食品等;第30类则涵盖调味品、面粉、米面制品、咖啡、茶、糖、糕点等。如果你有自己的秘制底料、特色蘸料,或者推出了预包装的家庭装火锅底料,想在线上卖,那就得提前把这两类注册好。不然别人拿你的名字卖假底料,你还不能维权,那就亏大了。
再举个例子,前阵子有个知名烧烤品牌,因为没注册第30类,结果市面上冒出一堆同名的烧烤调料包,消费者分不清真假,口碑都受影响。后来他们不得不花大力气打官司,还重新调整了商标布局。
还有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点:第35类广告销售类。这一类听起来跟餐饮关系不大,其实非常重要。它包括特许经营的商业管理、为他人推销、广告宣传等服务。简单说,如果你以后想做加盟、开连锁店,或者通过电商平台、外卖平台推广你的品牌,这一类就必须拿下。否则,别人可以用你的品牌名开加盟店,你还没法管。
去年就有个案例,一家地方小吃品牌火了之后,全国各地突然冒出几十家加盟店,其实都不是他们授权的。因为他们当初只注册了第43类,没注册第35类,导致维权困难,品牌形象也被严重稀释。
接下来是第32类和第31类。第32类主要是不含酒精的饮料,比如瓶装水、果汁、汽水、现调饮品等。如果你是做奶茶、果茶、气泡水这类饮品店,这一类一定要注册。特别是现在很多茶饮品牌都推出瓶装饮料进入商超渠道,没有第32类的保护,根本没法正规铺货。
而第31类相对小众一点,主要是生鲜农产品,比如新鲜水果、蔬菜、活动物等。除非你是从源头做起,比如自建农场、主打有机食材,否则一般不需要优先考虑。
还有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类别是第41类教育培训类。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远?但现实是,不少餐饮品牌开始做培训、开烹饪课、录短视频教做菜。比如某连锁面馆就在抖音上开了教你做招牌牛肉面的系列课程,还收会员费。这时候,如果你没注册第41类,别人用同样的名字办培训班,你就被动了。
随着餐饮品牌跨界越来越多,像联名款、周边产品、文创设计也成了新趋势。比如一些网红餐厅推出自家品牌的马克杯、帆布袋、冰箱贴,甚至出书讲品牌故事。这时候就得考虑第21类厨房器具、日用容器 和第16类印刷品、书籍 了。别觉得这些是小事,年轻人就爱买这些有故事的小物件,搞不好就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这么多类别,全注册得起吗?确实,每注册一个类别都要花钱,小本经营的老板可能会犹豫。但建议至少先把核心的几类搞定:第43类餐饮服务、第30类调味品、米面、第32类饮品、第35类加盟推广,这四个是大多数餐饮品牌的安全底线。
最后提醒一句:商标注册讲究先到先得,一旦被别人抢注,后期撤销难度大、耗时长。所以哪怕你现在只是个小档口,只要对品牌有长远打算,早点注册总比事后补救强。
总之,开餐厅不只是把菜做好就行,品牌保护也得跟上。别等到火了才发现名字被人用了,那时候再折腾,可就晚了。
有帮助(220)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