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作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已超越了一杯饮品的范畴,它承载着文化、习惯甚至情感。无论是清晨的一壶清茶,还是朋友聚会时的一杯香茗,茶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但随着茶饮市场的不断升温,尤其是新式茶饮品牌的崛起,关于茶商标属于哪个类别这个问题,也逐渐成为创业者和品牌方关注的焦点。
最近,一条新闻引发了业内的讨论:某知名茶饮连锁品牌因商标注册类别不全,被另一家企业在同类商品上抢先注册了相似名称,导致其在部分市场拓展受阻。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品牌建设之初,明确商标注册类别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那么,茶商标到底属于哪个类别?简单来说,根据我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即尼斯分类,茶叶及相关产品主要归属于第30类。这个类别涵盖的范围包括咖啡、茶、可可及其代用品,还有调味品、糕点、方便食品等。其中,与茶直接相关的有:
3002群组:茶、冰茶、茶叶代用品;
3004群组:糖、蜂蜜、糖浆等常用于奶茶、果茶等调制饮品;
3005群组:可可制品;
3006群组:面包、糕点等适用于茶点搭配场景。
也就是说,如果你开一家茶叶店,卖的是散装茶叶、袋泡茶或茶包,注册第30类是基础操作。但现实远比这个复杂。比如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品牌,它们卖的不只是传统茶叶,更多的是现制茶饮奶茶、水果茶、气泡茶等。这类饮品虽然以茶为基底,但本质上属于可饮用制剂,在商标分类中,仍然落在第30类范围内,因为其核心原料是茶。
不过,问题来了:这些新式茶饮品牌往往还涉及门店服务、外卖配送、周边产品销售等。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关键点商标注册不能只看产品本身,还得考虑使用场景和延伸服务。
举个例子,如果你只是注册了第30类的茶饮料,但没有注册第43类的餐饮服务、咖啡馆、茶馆,别人完全可以在同一城市开一家名字相似的茶馆,合法经营,而你却无法维权。近年来,类似纠纷屡见不鲜。有创业者花几十万打造品牌,结果发现核心服务类别没注册,被他人抢注后反被起诉侵权,最终不得不改名重来,损失惨重。
所以,一个完整的茶品牌商标布局,通常需要多类别注册。除了第30类,还应重点考虑:
第5类:如果涉及保健茶、药茶、含中药成分的养生茶,可能需要注册在此类别;
第29类:用于茶味乳制品、茶味罐头等衍生食品;
第32类:如果推出瓶装茶饮料、即饮型茶饮,属于无酒精饮料,应注册在此;
第35类:涉及品牌加盟、连锁管理、线上销售等商业运营服务;
第43类:提供堂食、外带、茶艺体验等服务;
第16类:用于茶包装盒、茶具说明书、宣传册等;
第21类:茶杯、茶壶、茶盘等器具。
这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逻辑很简单:你想把品牌用在哪儿,就得提前把地盘守住。就像盖房子,地基打不牢,再漂亮的装修也撑不住。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潮兴起,越来越多茶品牌开始注重文化输出。比如茶颜悦色将中国风元素融入品牌设计,小罐茶主打高端礼赠市场。这类品牌在注册商标时,还会考虑第18类皮具、礼品袋、第25类品牌联名服饰等,进一步拓展品牌边界。这也说明,今天的茶商标,早已不是单纯的产品标识,而是整个品牌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到开头提到的那起商标纠纷,其实并非孤例。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年,仅茶相关商标申请量就超过12万件,同比增长近15%。其中,大量申请集中在新式茶饮、袋泡茶、速溶茶等新兴品类。竞争激烈之下,商标不仅是法律保护工具,更成了市场竞争的先手棋。
对于普通创业者来说,注册商标不必一步到位,但至少要确保核心类别不被遗漏。建议在起步阶段优先注册第30类和第43类,这是茶品牌最基础的护城河。随着业务扩展,再逐步补充其他相关类别。同时,定期监测商标公告,防止他人恶意抢注或模仿。
说到底,茶商标属于哪个类别,并不是一个死板的答案,而是一个动态的策略问题。它既关乎法律合规,也关系到品牌长远发展。在这个品牌即资产的时代,一杯好茶,不仅要靠味道赢得口碑,更要靠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守住江山。
当你下一次捧起一杯茶,不妨想一想:这不仅仅是一片叶子的故事,更是一个品牌从萌芽到成长的旅程。而商标,就是这段旅程中最不起眼却最关键的路标。
有帮助(155)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