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在创业群里聊起开女装品牌的事儿,话题总绕不开一个关键问题:女装商标注册到底该选第几类?有人说是25类,有人说还得加上35类,还有人一头雾水,以为随便注册个类别就能万事大吉。其实,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
先说总结:做女装,核心类别是第25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光注册25类还不够,想把品牌保护得更周全,还得搭配其他相关类别一起注册,比如第35类、第18类、甚至第9类等。为什么这么说?咱们一步步来拆解。
首先,咱们得明白商标分类是怎么回事。中国采用的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一共45个类别,其中第1到34类是商品类,35到45是服务类。每注册一个类别,就得单独交一份费用。很多人图省钱,只注册一个类别,结果后期被别人抢注了关联类别,品牌发展受限,甚至被迫改名,那可就亏大了。
回到女装本身。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规定,第25类主要涵盖服装、鞋、帽等穿戴用品。也就是说,T恤、连衣裙、牛仔裤、风衣、内衣、袜子这些,全归在25类里。如果你要做的是实体服装销售,这一类就是命根子,必须第一时间注册。
但现实情况往往更复杂。比如,现在谁家不做线上?很多女装品牌一开始就在淘宝、抖音、小红书上开店。这时候,第35类就变得至关重要了。这一类主要是广告、商业经营、电商平台销售服务等。简单说,你在天猫开店、做直播带货、搞促销活动,都属于35类的保护范围。如果不注册这一类,哪怕你的25类商标再牛,别人照样可以在电商平台上用相似的名字开店,消费者一搜就出来好几个李鬼,你说气不气?
前阵子就有个新闻挺典型。浙江一位创业者做了个原创女装品牌,名字挺有辨识度,只注册了25类,觉得衣服能卖就行。结果半年后发现,有人在拼多多上用几乎一样的名字卖低价仿款,还挂了旗舰店字样。他去投诉,平台反馈说对方也注册了35类商标,名字虽不完全一样,但足以造成混淆。最后维权困难,只能打官司,耗时又费钱。这教训够深刻吧?
所以,聪明的做法是主攻+防御结合。25类是主战场,35类是护城河,这两个基本盘一定要拿下。除此之外,还得考虑品牌的延伸空间。
比如你以后想出包包、腰带、皮夹这些配饰,那就得注册第18类皮革及人造皮革制品。现在很多女装品牌都走穿搭一体化路线,一套look从头到脚都自己出,这时候18类就是标配。像最近很火的国货品牌十三余江南布衣,早早就把18类布局好了,避免日后被卡脖子。
再比如,你想做品牌联名,或者开发手机壳、帆布袋这类周边产品,可能就得涉及第9类电子产品配件、包装袋等;如果未来想开线下体验店,提供试衣、造型设计服务,那第40类加工服务和第41类教育培训、时尚秀场也得提前规划。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防御性注册。有些企业为了防止别人蹭热度,会把相近类别也注册了。比如第24类布料、床单,虽然不直接卖衣服,但万一有人用你的品牌名卖床品,消费者会不会误以为是你家出的?品牌调性一旦混乱,修复起来可不容易。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那是不是所有45类都得注册一遍?当然不是。那样成本太高,也没必要。关键是根据自己的业务方向和未来规划,有选择地布局。一般建议初创品牌至少注册25类+35类+18类,这三个是最常见的黄金组合。
另外提醒一点:商标注册讲究申请在先原则,谁先提交,谁就优先获得权利。现在女装赛道竞争激烈,好名字越来越难抢。前几天看到一条新闻,说有个设计师想注册云裳纪这个品牌名,结果一查已经被别人在25类注册了,只好改名云裳集,虽然只差一个字,但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给几点实用建议:
1. 尽早注册,别等品牌火了才想起来,那时候可能已经被抢注了;
2. 找专业代理机构,他们熟悉流程,能帮你规避近似驳回风险;
3. 多类别组合申请,既省钱又能形成保护网;
4. 关注公告期,及时异议他人抢注行为;
5. 定期监测市场,发现侵权及时维权。
总之,女装商标注册不是小事,它关系到品牌能不能走得长远。别觉得这只是 paperwork,它是你品牌的身份证,也是未来的护身符。花点时间搞清楚,比后期补救强百倍。
有帮助(212)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