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面膜早已成为不少人护肤流程中的标配。无论是熬夜后用来急救的睡眠面膜,还是约会前敷一片提亮肤色的片状面膜,都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国货品牌的崛起和直播电商的火爆,国产面膜产品层出不穷,从早年的补水神器到如今主打抗衰老、美白、修复等多重功效,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而在这背后,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十分关键的问题浮出水面:在商标分类中,面膜产品到底属于哪一类?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我国现行的商标分类体系。目前,中国采用的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这套标准是基于国际通用的尼斯分类制定的,将商品和服务划分为45个类别。其中,与化妆品、护肤品相关的类别主要集中在第3类。
第3类主要包括清洁制剂、抛光制剂、香料、化妆品和牙膏等。具体来看,这一类别涵盖的包括:洗面奶、爽肤水、乳液、防晒霜、香水以及没错,还有各类面膜。也就是说,无论是贴片式、涂抹式、撕拉式还是睡眠面膜,只要其用途是用于面部护理、改善肌肤状态,基本都归属于第3类商标。
这一点,在近年来多个品牌注册商标的案例中也得到了印证。比如2025年,某新兴国货护肤品牌素颜日记在推出其首款生物纤维面膜时,就明确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提交了第3类商标注册申请,类别号为0306,即化妆品小类。该品牌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虽然我们主打天然成分和科技配方,但归根结底,面膜是用在脸上的护肤品,必须走第3类这条路。
当然,也有不少创业者在初期对商标分类不够了解,走了弯路。有媒体报道,2025年初,一位90后创业者小李在电商平台推出自研的草本酵素面膜,因误将产品注册在第30类方便食品、调味品等而被同行举报,最终不仅面临侵权风险,还被迫暂停销售进行整改。当时觉得‘草本’听起来像食品,就想着注册第30类更贴切。小李事后反思,现在才知道,关键看用途,不是看名字。
其实,除了第3类之外,面膜相关的企业还可能涉及其他类别,这主要是出于品牌保护的考虑。例如,如果企业同时开发了自有APP提供护肤建议或会员服务,就需要注册第9类软件、电子出版物和第42类技术服务、平台运营;如果开设线下体验店,则需注册第35类广告销售、连锁加盟;若计划生产包装瓶罐,也可能涉及第21类化妆用具、容器。但核心产品面膜本身,始终绕不开第3类。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功能性护肤品概念的兴起,部分面膜产品开始向妆字号械字号甚至特字号分化。比如一些医美级修复面膜,宣称可用于术后护理,这类产品除了需要注册第3类商标外,还需取得相应的医疗器械备案或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批。但这并不改变其在商标分类中的归属,依然是以第3类为基础。
跨境电商的发展也让商标布局变得更加重要。不少国货面膜品牌在拓展东南亚、中东市场时发现,不同国家对化妆品类别的划分略有差异,但总体仍遵循尼斯分类框架。提前在国内完成第3类商标注册,不仅有助于防止被抢注,也为后续出海打下基础。
回到最初的问题:面膜属于哪一类?答案很明确第3类。但背后的逻辑远不止查个分类表那么简单。它关乎品牌定位、市场策略乃至法律风险防控。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或许只关心面膜好不好用、补水效果如何;但对于品牌方而言,从选类别、起名字到防抄袭,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说到底,一张小小的面膜,承载的不仅是肌肤的护理需求,也映射出整个美妆行业日益专业化、规范化的趋势。下次当你拆开一片面膜敷在脸上时,不妨想想:这张膜的背后,可不只是精华液,还有一整套严谨的商业规则在默默支撑着它的存在。
有帮助(88)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