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聊创业的事,尤其是做母婴产品的。有的打算开个婴儿辅食品牌,有的想推出自己的婴幼儿洗护线,还有人琢磨着做个亲子装设计。聊着聊着,话题总会绕到一个看似简单却特别关键的问题上:母婴类商标到底属于哪一类?
这个问题听起来挺基础的,但真要注册商标时,很多人一头雾水。毕竟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里可没有“母婴类”这个大类,商标分类是按国际通用的尼斯分类来划分的,总共45大类,其中1到34类是商品,35到45是服务。母婴产品涉及的东西五花八门,从奶瓶、纸尿裤到婴儿车、童装,甚至早教课程、月子中心服务,跨度极大,不可能全塞进一个类别里。
拿最近的一个新闻来说,2025年底,杭州一家主打有机婴儿辅食的新品牌“小芽叮”在申请商标时就栽了跟头。他们只注册了第5类药品、医用营养品等,结果发现市面上很快冒出同名的童装和玩具产品,根本没法维权。后来咨询专业机构才知道,婴儿辅食虽然偏营养食品,但更准确应归入第29类肉、蛋、奶制品或第30类谷物、调味品,而婴幼儿零食还可能涉及第32类饮料和第33类酒精类饮品,虽然这不适用。一句话总结:母婴不是单一类别,而是横跨多个类别的“组合拳”。
那具体该怎么分?咱们掰开来说。
如果你做的是婴幼儿吃的,比如奶粉、米粉、果泥、磨牙饼干这些,重点得盯住第29类和第30类。第29类包括奶制品、肉制品,适合婴幼儿配方奶粉;第30类涵盖谷物制品、甜食、方便食品,像宝宝米饼、营养粥就归这儿。要是还做冲泡饮品,比如儿童益生菌冲剂,还得考虑第32类的非酒精饮料。
如果是用的,那就更复杂了。纸尿裤、湿巾、奶瓶、安抚奶嘴这些日常消耗品,属于第10类医疗器械和护理用品。别奇怪,虽然它们不是药,但在分类里被视作“婴儿护理器械”。而婴儿护肤品,比如润肤露、护臀膏,走的是第3类日化用品,和成人洗面奶、沐浴露在一个类别。这里有个细节:如果产品宣称有治疗功效,比如“缓解湿疹”,那可能就得往第5类靠,监管会更严。
穿的方面比较简单,婴幼儿服装、鞋帽归第25类,和成人服饰一样。但要注意,如果设计中包含特殊功能,比如恒温、防蚊,是否需要额外保护,就得看具体情况了。
再往外延伸,婴儿车、安全座椅、摇椅这类大件,属于第12类运输工具及其配件。而玩具、早教拼图、布书呢?那是第28类的天下。最近有个叫“咕噜熊”的早教玩具品牌,就是因为没及时注册第28类,结果被别人抢注,差点丢了市场。
除了产品,现在越来越多创业者涉足母婴服务。比如线上育儿课程、亲子游泳馆、产后修复中心,这些属于第41类教育娱乐、第44类医疗服务和第35类广告销售。特别是第35类,很多人忽略,其实电商平台开店、品牌推广都离不开它,相当于品牌的“运营通行证”。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趋势:越来越多母婴品牌开始做“全链条布局”。比如知名国货品牌“贝亲”,不仅注册了第10类奶瓶、吸奶器、第3类洗护用品,还把第5类、第21类餐具、第35类全都拿下,形成严密的商标护城河。这种做法在新消费时代越来越普遍你不注册,别人就可能钻空子。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母婴类商标属于哪一类?答案是:没有唯一答案。它不是一个类别,而是一套组合策略。聪明的做法是,先明确自己核心产品是什么,然后围绕它做“核心+防御”式注册。核心类别必须拿下,相关联的尽量覆盖,未来可能拓展的也提前预留。
最后提醒一句:商标注册不是一锤子买卖。市场在变,产品在迭代,品牌也在成长。定期复盘自己的商标布局,就像给车子做保养,看似麻烦,关键时刻能避免大问题。毕竟,谁也不想辛辛苦苦打下的口碑,因为一个没注册的类别被人搭了便车。
有帮助(171)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