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一位朋友发了一条挺有意思的动态:他刚注册了自己的家具品牌,结果在选商标类别时卡住了“椅子到底该归到哪一类?”他还配了个哭笑不得的表情。说实话,这问题乍一听挺简单,但真要细究起来,还真不是人人都能答得上来。
其实不只是他,很多刚开始创业、做小品牌的人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惑。尤其是像“椅子”这种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东西,反而容易让人忽略它背后的法律和商业逻辑。那么问题来了:椅子注册商标,到底属于哪一类?
我们先从商标分类体系说起。目前我国采用的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尼斯分类”,一共分为45个大类,其中1到34类是商品类,35到45是服务类。而椅子作为一种实物产品,自然要归入商品类别中。
那具体是哪一类呢?答案是第20类。
第20类主要包括家具及其部件、非金属容器、镜子、相框等日用品。比如沙发、床、桌子、衣柜这些常见的家具,都在这一类里。椅子作为家具的一种,当然也归属于第20类。如果你打算注册一个主打实木椅、办公椅或者儿童学习椅的品牌,第一步就得先在这个类别提交商标申请。
但这还没完。现实中,很多创业者只注册一个类别就以为万事大吉,结果后期被别人抢注了相关类别的商标,反过来还被起诉侵权,那就太冤了。
举个例子,去年浙江有位做智能升降椅的创业者,品牌做得不错,电商平台销量也挺好。结果突然收到律师函,说他的商标侵犯了别人在第9类电子产品的注册权。原来,他的椅子带蓝牙音响和坐姿提醒功能,对方正是抓住这一点,主张产品涉及电子设备,应归入第9类。虽然最后通过补充注册化解了纠纷,但也花了不小一笔钱。
所以现在稍微有点经验的品牌方都知道,注册商标不能“单打独斗”。像椅子这种产品,除了核心的第20类,还得考虑延伸保护。
比如说,如果椅子用到了特殊的环保材料,可能涉及第17类橡胶、塑料制品;如果是儿童座椅,带有安全防护设计,可能还要关注第12类运输工具及配件;要是你顺便开了家线上店卖椅子,那第35类广告销售、电商服务也得注册,不然别人用你的品牌名开网店,你还告不了他。
更别提现在流行的跨界玩法。前阵子有个叫“躺岛”的新品牌,主推懒人沙发和可调节办公椅,结果顺手把第24类家居布艺、第28类休闲用品也都注册了。人家说了:“不怕别人抄,就怕自己漏。”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椅子的功能属性变了,类别也可能跟着变。比如按摩椅,虽然外形像椅子,但它主要功能是理疗保健,所以通常建议同时注册第10类医疗器械。再比如户外折叠椅,如果主打露营场景,那第21类厨房器具、野营用具也值得考虑。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我是不是要把45类全注册一遍,搞个“全类注册”最保险?
理论上是可以的,不少大品牌确实这么干。像顾家家居、芝华仕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全类布局。但对大多数初创者来说,成本太高,也没必要。比较务实的做法是“核心+关联”策略:先把第20类搞定,再根据产品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挑两三个相关类别同步注册。
顺便提一句,国家知识产权局最近也在优化商标审查流程。今年上半年出台的新规明确鼓励“精准注册”,反对盲目囤积商标。也就是说,与其广撒网,不如把真正要用的类别保护好。
回到开头那个朋友的问题,我后来给他回了条消息:“椅子归第20类,但别忘了看看你的椅子‘长没长翅膀’要是带功能、跨场景,就得多个心眼。”他回复了个点赞加笑哭的表情。
说到底,商标这件事,看起来是个法律问题,其实反映的是品牌思维。一把椅子,可以只是家具,也可以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入口。注册哪个类别,不只是填个表格那么简单,而是你在为这个品牌未来的可能性铺路。
下次当你坐在一把舒服的椅子上刷手机时,不妨想想:这把椅子背后,说不定正藏着一整套精心布局的商标战略呢。
有帮助(67)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