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标圈里又掀起了一波讨论热潮。不少创业者、小微企业主,甚至一些刚起步的个体户都在问:我这个品牌到底要不要注册?尤其是第35类商标,到底值不值得花这个钱?其实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
先说说第35类商标是啥。按国际分类标准,第35类主要包括“广告、商业经营、商业管理、办公事务”等服务。听起来好像挺虚的,但仔细一想,你开个网店、做点推广、雇人代运营、甚至在朋友圈发广告招揽客户,都可能踩在这个类别上。换句话说,只要你做生意,几乎绕不开第35类。
最近有个新闻挺有代表性。杭州一位年轻人开了家奶茶店,名字挺特别,还设计了专属LOGO,结果生意刚有点起色,就被另一家公司告了侵权。对方手里正好注册了第35类的相关商标,理由是“你在做品牌推广,属于商业管理服务”。最后虽然调解解决了,但这事儿给不少人提了个醒:原来不光产品本身要保护,连“怎么卖”也可能被卡脖子。
这其实不是孤例。近年来,随着电商和社交营销的普及,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第35类商标的战略价值。像瑞幸、蜜雪冰城这些品牌,早就把第35类牢牢攥在手里。不只是为了自用,更是为了防止别人蹭热度、搭便车。毕竟现在消费者认的是品牌,而不是单纯的产品。你东西再好,别人拿你的名字开个连锁加盟,线上狂打广告,吃亏的还是原创者。
那是不是所有行业都得抢注第35类?也不尽然。这里得分情况看。
如果你是纯线下小本经营,比如街角修鞋、理发、早餐摊这类,日常不搞宣传、不发展加盟、不上平台开店,那第35类确实优先级不高。你的核心保护应该放在具体商品或服务类别上,比如第43类餐饮住宿、第3类日化用品这些更贴近实际业务的类别。
但如果你已经或打算做以下几件事,那第35类就得认真考虑了:
第一,你想在网上卖货。不管是淘宝、拼多多、抖音小店,还是自己建商城,只要涉及线上销售,平台通常会要求你提供商标资质。而第35类里的“替他人推销”“通过网络进行零售服务”这些项目,几乎是电商平台默认需要的。没有它,可能连入驻都成问题。
第二,你打算做品牌推广。哪怕只是朋友圈发发广告、请达人带带货,本质上也属于广告宣传行为。一旦有人抢先注册了同类或近似的第35类商标,就有可能拿着证书来警告你“侵权”,轻则下架,重则索赔。这不是吓唬人,现实中真有人因此被迫改名、停业。
第三,你有扩张计划。比如未来想开放加盟、代理,或者授权别人使用品牌,那就更得提前布局。第35类中的“特许经营”“商业管理”等子项,正是用来保护这类商业模式的。不然等你火了,别人拿着商标权收加盟费,你就只能干瞪眼。
当然,也有人担心:现在商标申请太卷了,很多好名字都被抢注了,怎么办?
其实没必要太焦虑。商标的核心是“使用”和“识别”。与其盯着一个已经被占的名字死磕,不如好好打磨自己的品牌特色。而且,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也在加强对恶意囤积、抢注行为的监管。真正用心做品牌的创业者,反而更容易获得支持。
另外提醒一点:注册第35类时,别图省事只选大类,一定要根据实际需求细化到具体项目。比如你是做服装电商的,除了“替他人推销”,还可以加上“在线零售服务”;如果是做本地生活服务的,可以考虑“商业信息代理”“市场营销”等。越精准,保护越到位。
最后想说的是,商标不是万能的护身符,但它是一道重要的护城河。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早一天注册,就少一分风险。与其等出了问题再去补救,不如一开始就做好规划。
说到底,创业不容易,每一步都得走稳。品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而商标,就是给这份积累加一道保险。该出手时就出手,别让别人轻易拿走你辛苦打下的招牌。
有帮助(327)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