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竞圈又热闹了起来。2025年杭州亚运会虽然已经落幕,但电子竞技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带来的热度还在持续发酵。不少年轻人看完比赛后热血沸腾,不仅想打游戏,更动起了创业的念头开战队、做直播、办赛事,甚至自己开发电竞相关产品。不过,很多人在迈出第一步时才发现:原来搞电竞,不光要会打游戏,还得懂法律,比如注册商标。
说到商标,可能不少人觉得这是大公司才需要操心的事。其实不然,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电竞行业,一个响亮的名字配上合法保护的品牌标识,几乎是立足之本。那么问题来了:电竞行业到底该注册哪类商标?
首先得明白,商标是按类别来划分的,中国采用的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一共45个类别。电竞看似只是“打游戏”,但实际上涉及的业务范围非常广,对应的商标类别也五花八门。
最核心的一类是第41类,这几乎是所有电竞从业者绕不开的。这一类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娱乐、文体活动”等服务。具体到电竞,像组织电竞比赛、提供电竞培训课程、举办线上线下的玩家聚会,都属于这个范畴。比如你成立一个叫“极光战队”的俱乐部,定期办比赛、招学员,那“极光战队”这个名字就必须在第41类注册,否则别人抢注了,你反而不能用。
其次,如果你打算做直播或输出,就得关注第38类通讯服务。这一类涵盖网络直播、在线聊天、信息传送等。像虎牙、斗鱼这些平台,他们的核心商标都在这一类做了布局。哪怕你只是个人主播,用固定ID长期运营账号,提前注册第38类也能防止被人冒用或恶意抢注。
再来看产品端。很多电竞团队不满足于只做赛事或直播,还想推出自己的周边。比如队服、鼠标垫、定制耳机、能量饮料等等。这时候就要看实物归属哪个类别了。服装鞋帽归第25类,电子产品如外设设备归第9类,饮料食品则归第32类或第30类。去年就有个案例,某新兴战队火了之后想出联名款功能饮料,结果发现“战能”这个名字早被别人在第32类注册了,最后只能改名,白白损失了一批前期宣传投入。
还有一类容易被忽视但越来越重要的,是第35类广告销售。这一类包括品牌推广、线上线下零售、加盟招商等服务。换句话说,只要你打算靠电竞品牌赚钱,比如接代言、开网店卖周边、发展赞助商,这一类就必须拿下。不少初创团队一开始没意识到这点,等想找品牌合作时才发现商标没覆盖商业运营部分,导致合作谈崩。
当然,随着电竞产业链不断延伸,一些新兴领域也在催生新的注册需求。比如现在很火的“电竞+文旅”模式,西安、上海等地都在建电竞主题馆或电竞小镇。这类项目如果涉及场地运营、住宿体验,可能还要考虑第43类餐饮住宿和第36类金融赞助。虽然对小团队来说暂时用不上,但如果有长远规划,提前布局也未尝不可。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重视。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2025年与“电子竞技”相关的商标申请量同比增长近三成,其中不少是个人创业者提交的。这也说明,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意识到:名字不是随便起的,品牌也不是口头说说就算数的。
举个例子,今年初有个叫“闪电狼”的民间战队想参加城市联赛,结果报名时被告知名称已被另一家公司注册,对方索要高额授权费。最后他们不得不改名“闪狼”,粉丝都认不出,前期积累的人气大打折扣。这种教训提醒我们:别等火了才想起来保护自己。
所以,搞电竞,注册商标不是可有可无的一步,而是从零开始就必须考虑的基础建设。建议初创团队至少先把第9类、第25类、第38类、第41类这四类核心类别拿下,尤其是第41类和第35类,基本是标配。预算有限的话,可以优先注册主品牌,后续再逐步扩展。
总之,电竞早已不是“玩物丧志”的代名词,而是一个融合科技、文化、体育和商业的新兴产业。在这个赛道上,拼的不只是操作技术,更是运营思维和法律意识。名字起得好,还得护得住,才能走得远。
有帮助(156)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