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洲联储的一番表态让不少期待降息的投资者和普通家庭“凉了半截”。就在10月中旬,澳洲联储布洛克公开表示:“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会在11月降息”,这番话几乎给今年底前的降息预期画上了句号。消息一出,澳元汇率小幅走强,本地股市反应平稳,但房贷压力仍在持续困扰许多家庭。
其实,这并不是澳洲联储第一次释放“鹰派”信号。今年以来,该行一直强调通胀控制仍是首要任务。尽管全球多国央行已开始转向宽松,比如美联储在9月暗示可能放缓加息甚至为降息铺路,加拿大、新西兰等国也在评估未来降息时机,但澳洲显然走得更谨慎。
为什么澳洲这么“硬气”?核心原因还是通胀没完全驯服。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最新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的CPI同比上涨5.6%,虽然比年初有所回落,但仍远高于联储2%-3%的目标区间。尤其是服务类价格和住房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拿悉尼和墨尔本来说,房租在过去一年里涨了超过10%,很多租房族直呼“吃不消”。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贸然降息,无异于给本就火热的消费和房地产市场再添一把火。联储显然不想重蹈某些国家的覆辙比如英国,在通胀高企时犹豫不决,结果后期不得不大幅加息,反而加剧经济震荡。
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澳洲经济已经显露出疲态,是时候松一松货币政策了。最新公布的GDP数据显示,二季度经济增长仅0.2%,年化增长率放缓至1.5%,创近三年新低。零售销售连续数月低迷,企业投资意愿也不强。再加上高利率环境下,家庭债务负担沉重,不少房主每月还贷金额比两年前高出上千澳元。
但联储的逻辑很明确:宁可牺牲一点增长,也不能让通胀反弹。他们相信,一旦通胀预期“脱锚”,后续治理的成本会更高。这种思路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也算是一种“以稳为主”的务实选择。
从市场反应来看,投资者对这一立场逐渐适应。ASX 200指数在联储表态后波动不大,说明市场已提前消化了短期内不降息的可能性。债券市场也反映了这一点两年期澳债收益率维持在4.3%左右,意味着投资者预计下一次利率变动更可能发生在2025年初。
不过,对普通民众来说,最关心的还是房贷和生活成本。目前澳洲主要银行的自住型房贷利率普遍在6%以上,有些浮动利率产品甚至接近7%。对于背负30万澳元以上贷款的家庭,这意味着每年要多还上万块利息。一些家庭已经开始削减非必要开支,推迟装修、旅游计划,甚至考虑兼职来应对压力。
有意思的是,尽管整体经济增速放缓,澳洲的就业市场依然相对强劲。9月份失业率稳定在3.8%,接近历史低位,全职岗位还在增加。这给了联储一定的底气只要就业不崩,消费就不会彻底熄火,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
展望未来,11月不降息几乎已成定局,但明年一季度是否会迎来转折点?不少分析机构认为,关键要看接下来几个月的通胀走势。如果CPI能稳步向4%靠近,同时工资增长不再加速,那么明年3月或5月降息的可能性就会显著上升。
国际环境也在影响澳洲的政策选择。美国通胀近期出现反复,美联储最新会议纪要显示,官员们对过早放松仍存顾虑。而欧洲央行同样保持警惕。在全球主要央行集体“按兵不动”的氛围下,澳洲联储自然也不愿当第一个“掉链子”的。
值得一提的是,澳洲也在尝试通过财政手段缓解压力。比如维多利亚州最近宣布扩大租房补贴,新南威尔士则推出针对首次购房者的税收减免。这些措施虽不能替代货币政策,但在一定程度上能缓冲高利率带来的冲击。
说到底,货币政策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澳洲联储现在的姿态,更像是在走一条“钢丝”既要防止通胀死灰复燃,又不能把经济推入衰退。这个平衡不好把握,但也正是央行政策的艺术所在。
对于普通人而言,眼下最实际的做法或许是重新审视自己的财务安排:有没有可能转到固定利率贷款锁定成本?是否需要调整储蓄和投资策略?毕竟,在利率高位徘徊的日子里,精打细算才是王道。
风不会总朝着一个方向吹,经济周期总有起落。眼下这场“等待降息”的拉锯战,或许正是为下一轮稳健增长积蓄力量的过程。
有帮助(277)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