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艾灸这种传统中医疗法又重新火了起来。走在街上,时不时能看到“艾灸馆”“艾疗养生”这样的招牌;朋友圈里也总有人晒自己在家做艾灸的照片,配上一句“今天给爸妈安排上,暖暖的很舒服”。连不少年轻人也开始尝试用艾灸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而随着艾灸热度上升,相关的艾灸产品也越来越多艾条、艾灸盒、电子艾灸仪,甚至还有艾草贴、艾草泡脚包等等。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想做艾灸相关生意,注册商标该选哪一类?这可不是随便填个类别就能搞定的事。
根据我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常说的“商标分类”,艾灸产品涉及的类别主要集中在第10类和第30类,具体要看产品的形态和用途。
先说最常见的艾条、艾柱这类直接用于燃烧施灸的产品。它们的主要成分是艾叶加工而成的艾绒,属于天然植物制品。按照分类标准,这类产品通常归入第30类,具体是3005群组,涵盖“非医用草本茶、香料、艾草制品”等。虽然艾条是用来灸疗的,但如果它不宣称有治疗功能、也不作为医疗器械销售,那就更偏向于日常养生用品,所以注册在第30类比较合适。比如市面上很多主打“家用养生”“驱寒暖宫”的艾草条,都是走这个类别注册商标的。
不过,如果产品设计得更专业一些,比如带温控功能的艾灸仪、电加热艾灸盒,或者明确标注“用于辅助理疗”“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设备,那情况就不同了。这类产品因为涉及到电能、温度控制,且可能被用于康复护理场景,通常会被划入第10类,也就是医疗器械类别。第10类包括“医疗用热敷袋、理疗设备、非外科用按摩器械”等。如果你做的是一款智能艾灸仪,能定时控温、自动断电,还附带中医理论说明,那为了合规和品牌保护,最好在第10类注册商标。
这里要提醒一点:很多人觉得“我卖的是艾草,肯定是第30类”,但忽略了产品使用方式和宣传口径的影响。比如你卖的是普通艾条,但在广告里写“可缓解关节炎”“改善慢性病症状”,这就可能被认定为涉及医疗功效,容易引发监管风险。国家对医疗器械和非医疗器械的界限管得比较严,尤其是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多次发文规范“神医神药”类虚假宣传。去年就有某艾灸品牌因在直播中夸大疗效,被市场监管部门约谈整改。所以,注册商标时不仅要考虑产品本身,还得看你怎么用、怎么宣传。
另外,除了核心类别,建议创业者也考虑注册第5类药品、医用营养品和第44类医疗服务、美容养生服务。特别是如果你打算开艾灸馆或提供上门艾灸服务,第44类就是必不可少的。很多连锁艾灸品牌,比如“XX堂”“XX灸疗”,都会在这几个类别做全类或重点类别布局,防止别人抢注、蹭名气。
说到这儿,不妨提一个最近的案例。2025年底,浙江一家做艾草制品的企业想推出新款便携式艾灸盒,最初只在第30类注册了商标,结果上线销售后被同行投诉侵权。原来对方早在第10类注册了相同名字的“智能理疗仪”商标。最后这家企业不得不改名并重新申请,耽误了市场推广节奏。这个教训说明:做艾灸产品,不能只看“是什么”,还得想清楚“怎么用”“卖给谁”。
其实,不只是艾灸,整个大健康产业都在经历从“粗放”到“规范”的转变。以前可能随便起个名字就能卖,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精明,监管部门也越来越严格。一个好的商标不仅是品牌的门面,更是合规经营的基础。尤其像艾灸这种既有传统文化背书、又容易踩到医疗宣传红线的领域,提前做好知识产权布局特别重要。
总之,艾灸产品注册商标到底选哪一类,关键看产品的实际属性和用途。如果是传统的艾条、艾草包,偏向日常养生,选第30类;如果是带电子功能、接近理疗设备的,就得考虑第10类;如果还提供服务,第44类也不能少。多类别注册虽然成本高点,但能避免日后麻烦。毕竟,品牌要做长久,根基得打得牢。
有帮助(169)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