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有一家银行的名字始终与“稳健”和“创新”紧密相连华侨永亨银行。从最初为华侨提供金融服务的小型机构,到如今横跨新加坡、中国、东南亚多国的金融先锋,它的成长轨迹不仅映射出一代代华人的奋斗史,也折射出区域经济格局的深刻变迁。
最近,一则关于华侨永亨银行的消息再次引发关注:2025年底,该行宣布在新加坡推出全新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主打智能化投资建议与个性化服务,目标直指年轻中产及高净值客户群体。这一动作被业内视为其加速转型、拥抱金融科技的重要信号。而在更早些时候,该行还因连续多年获评“亚洲最佳数字银行服务”而登上亚洲银行家杂志封面。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新闻背后,其实藏着一段跨越百年的坚持与蜕变。
故事要从上世纪初说起。当时,大量华人远渡南洋谋生,在异乡落地生根。他们勤劳节俭,却常因语言不通、信用体系缺失而难以获得本地金融机构的支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35年,由一批热心侨领发起,华侨银行OCBC在新加坡成立,初衷很简单:为同胞提供可信赖的金融服务。而“永亨银行”原为香港一家区域性银行,以服务粤港商人起家,作风务实低调。2014年,华侨银行完成对永亨银行的收购,正式更名为“华侨永亨银行”,开启了资源整合、品牌统一的新阶段。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华侨永亨”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段融合史的缩影。它不只是两个名字的简单叠加,更是文化、资源与战略视野的交汇。新加坡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天然具备连接东西方市场的地理优势。华侨永亨银行深谙此道,早早将总部功能扎根于此,同时借助母行华侨银行的强大网络,构建起覆盖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乃至部分欧美地区的服务体系。
近年来,随着中新经贸关系持续深化,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个人跨境资产配置需求也日益旺盛。华侨永亨银行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推出一系列定制化产品,比如针对新移民家庭的跨境开户服务、人民币与新元双向兑换绿色通道、以及支持多币种结算的私人银行方案。这些服务看似普通,实则解决了许多人在实际操作中的“痛点”。一位在深圳创业后移居新加坡的朋友曾告诉我:“以前换汇要跑好几家银行,现在一个APP就能搞定,连税务咨询都能在线预约。”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家银行在风控与创新之间找到了难得的平衡。不同于一些激进追逐风口的金融机构,华侨永亨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风格。即便是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其不良贷款率仍保持在行业较低水平。这种稳健并非保守,而是建立在长期数据积累和本地化运营基础上的理性判断。例如,他们在中小企业信贷评估中引入了非财务指标模型,综合考量企业主的信誉、行业口碑甚至社区影响力,这让不少传统征信体系难以覆盖的小微企业获得了融资机会。
当然,真正的竞争力最终还是要落在用户体验上。走在新加坡乌节路的华侨永亨网点,你会发现这里没有冷冰冰的柜台隔断,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咨询区、自助智能终端,甚至设有儿童阅读角。工作人员穿着简洁制服,用流利的英语、中文或马来语接待客户。这种细节上的用心,让金融服务不再高高在上,而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回望来路,华侨永亨银行的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它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动荡,也面对过金融危机的冲击;既见证过亚洲经济的腾飞,也亲历过科技革命带来的颠覆性挑战。但它始终没有忘记最初的使命服务人、成就人。无论是漂洋过海的老一辈华侨,还是今天拿着笔记本电脑在全球接单的自由职业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金融支点。
如今,当你站在滨海湾金融区的大楼里,透过玻璃幕墙俯瞰这座灯火璀璨的城市,或许很难想象,百年前那些提着行李箱、揣着积蓄寻找安身之所的华人身影。但正是他们的信任与托付,催生了像华侨永亨这样有温度、有韧性的金融机构。它不张扬,却始终在关键处发力;它讲传承,却不惧变革。这条路,还在继续延伸。
有帮助(42)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