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超市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到货架上多了不少蓝莓罐头?这种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果品罐头,正悄悄走进越来越多人的早餐桌和下午茶。有人说它像“小紫宝石”,晶莹剔透,一口下去满嘴果香。随着蓝莓加工产品的走红,不少创业者也开始琢磨:要不要自己搞个品牌,做点蓝莓罐头卖?但刚起步就卡在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关键的问题上蓝莓罐头的商标注册,到底该归哪一类?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冷门”,其实关系到整个品牌的合法性和未来发展。很多人以为,既然是食品,那肯定往“第29类”或“第30类”一扔就完事了。可真没那么简单。
我们先来看看商标分类的基本逻辑。根据中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商标是按类别划分的,一共45大类,其中和食品相关的主要是第29类腌制、干制、冷冻等食品、第30类咖啡、茶、调味品、方便食品等和第31类生鲜农产品。而蓝莓罐头作为一种经过加工、密封包装的即食产品,它的归类得看“加工方式”和“食用场景”。
从加工性质来看,蓝莓罐头属于水果经过糖水浸泡、高温杀菌、密封保存的工艺处理,明显属于“加工过的水果制品”。这类产品在商标分类中通常被划入第29类,具体包括“果酱、果冻、蜜饯、腌制水果”等子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的分类指引里也明确提到:“经糖渍或盐渍的水果”属于2904群组。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做的是瓶装或罐装的蓝莓果肉加糖水那种传统罐头,注册第29类是稳妥且必要的。
不过,这里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如果蓝莓罐头主打的是“早餐搭配”或“涂抹用途”,比如宣传“适合涂面包”“代替果酱”,那它就更贴近“果酱”的使用场景。这时候,除了第29类,还可以考虑同步注册第30类中的“果酱、果泥”等项目,以防日后品牌扩展用途时被人抢注。
再举个实际例子。去年,山东一家新兴果品企业想推出自有品牌的蓝莓罐头,初期只注册了第29类,后来发现电商平台上有同名产品以“果酱”名义销售,导致消费者混淆。最后不得不追加注册第30类,还花了不少精力打维权官司。这说明,提前做好类别布局,真的能省下不少麻烦。
当然,也不是所有带“蓝莓”的产品都往食品类挤。比如有人想用“蓝莓时光”这个名字开咖啡馆,那重点就得放在第43类餐饮服务;如果做的是蓝莓口味的口红,那就得看第3类化妆品。商标的核心是“使用场景”而非字面意思,不能光看名字里有“蓝莓”就一股脑往食品类塞。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新鲜蓝莓呢?要不要注册商标?如果是卖鲜果,属于未经加工的农产品,应该归到第31类。但现实中,大多数农户或合作社并不会为初级农产品单独注册商标,除非是打造地理标志品牌,比如“丹东草莓”“阿克苏苹果”那种区域公共品牌。而一旦把鲜蓝莓做成罐头、果干或果汁,性质就变了,必须重新考虑加工类别的注册。
顺便提一句,最近几年健康饮食风潮兴起,蓝莓因为富含花青素,被称为“护眼神器”,连带着它的深加工产品也火了起来。据2025年中国浆果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国内蓝莓加工量同比增长近18%,其中罐头、果酱、冻干产品增速明显。不少新消费品牌开始推出“低糖蓝莓罐头”“儿童版无添加果杯”,瞄准年轻家庭市场。这种趋势下,品牌保护意识也得跟上,否则辛辛苦苦打出来的口碑,可能被一个蹭名的小厂轻松摘了桃子。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蓝莓罐头商标注册哪一类?答案很明确首选第29类,视情况补充第30类。同时,建议在核心类别基础上,适当防御性注册相关类别,比如第35类广告销售,防止别人在电商平台上抢注你的品牌名开店,形成完整的品牌保护网。
说到底,注册商标不是走形式,而是为品牌铺路。一个小罐头,背后可能是大生意。别等到产品火了才发现名字被人注了,那时候再改品牌,损失的可不只是钱,还有用户的心。
有帮助(234)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