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在讨论家用电器的商标注册问题,尤其是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像洗碟机这样的厨房“神器”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人在创业或者做品牌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实际问题:洗碟机商标注册到底该选哪一类?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背后涉及不少门道。
先说说背景。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2025年国内家电类商标申请量持续增长,其中厨房电器相关类别竞争尤为激烈。像洗碗机、洗碟机这类产品,虽然功能相似,但在商标分类上却不能马虎。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被驳回,甚至引发侵权纠纷。
那到底该注册哪一类呢?咱们得从国际通用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说起。这个表把所有商品和服务分成了45个类别,家电类产品主要集中在第7类、第11类和第21类。而洗碟机,关键要看它的核心功能和使用场景。
首先,第11类是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这一类主要包括照明、加热、冷却、通风以及厨房用具等设备。比如电饭煲、微波炉、抽油烟机都属于这一类。洗碟机作为一种利用水、洗涤剂和高温对餐具进行清洗的电动设备,其本质是“厨房电器”,所以第11类几乎是必选项。特别是“1104群组”里的“厨房用电动洗碗机”明确列在其中,直接对应。
不过,这里有个细节要注意。有些人会把“洗碟机”和“洗碗机”当成两个东西,觉得名字不同类别就不同。其实,在商标审查中,这两个词通常被视为近似商品,归为同一类。也就是说,哪怕你主打“洗碟机”这个叫法,只要功能一样,还是得走第11类。去年就有个案例,某新品牌想用“小碟净”这个名字,结果因为没注册第11类,被同行以“同类产品混淆”为由提出异议,最后不得不重新补报,耽误了上市节奏。
除了第11类,还有两类也值得考虑第7类和第21类。
第7类主要是机器设备的机械部件,比如电机、泵、传动装置等。如果你的洗碟机品牌更侧重技术、核心零部件研发,或者未来打算对外销售模块化组件,那注册第7类也有必要。不过对大多数面向消费者的品牌来说,这一类属于“防御性注册”,不是优先项。
第21类则容易被忽略。这一类包括餐具、清洁用具,比如碗碟、抹布、刷子等。虽然洗碟机本身不是餐具,但它的使用对象是餐具,而且很多品牌会配套推出专用洗涤块、烘干巾、收纳架等周边产品。这时候,如果只注册第11类,别人就可以在第21类注册相同或近似商标,卖配套耗材,造成品牌混淆。所以,像美的、方太这些大品牌,往往会在第11类基础上,同步注册第21类,形成保护闭环。
说到这里,还得提一句命名的问题。现在市面上“洗碟机”这个词用得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主打小巧、台面式、适合单身或小家庭的产品,喜欢用“碟”字来强调轻便、精准。但从商标角度看,名称再花哨,归类还是要看功能。不能因为叫“迷你洗碟机”就去注册别的类别,核心还是得落在“电动厨房清洗设备”这个本质上。
另外,随着智能家电的发展,不少洗碟机开始接入APP控制、语音交互、自动识别餐具类型等功能。这时候会不会涉及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产品?理论上,如果只是内置程序控制,不单独销售软件或提供数据服务,一般不需要额外注册第9类。但如果品牌计划推出独立的应用程序,比如“XX洗碟管家”APP,那就得考虑补充注册了。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抢注。这几年,一些“职业抢注人”专门盯着热门品类下手,看到某个新兴家电火了,立马把相关名字在多个类别抢注。之前空气炸锅、破壁机都出现过这种情况。洗碟机虽然还没到那种程度,但已经有苗头。建议创业者一旦确定品牌名,尽早全类别检索,至少先把核心类别拿下,避免日后被动。
洗碟机商标注册,首选第11类,重点落在“厨房用电动洗碗机”这一细分类别;如果有配套耗材或未来拓展计划,建议同步布局第21类;技术导向型品牌可考虑第7类作为补充。名字可以创新,但类别不能乱来,毕竟商标是品牌的“身份证”,一步错,可能步步难。
最近浙江一家初创公司就吃了这个亏。他们做了一款主打“静音洗碟”的产品,名字挺新颖,市场反馈也不错,结果上线两个月就被投诉侵权对方早在一年前就注册了相同发音的商标,类别正是第11类。最后只能改名重新推广,前期宣传全打了水漂。
所以说,别看商标注册是个小事,关键时刻能决定一个品牌能不能走得远。尤其在家电这种竞争激烈的赛道,提前规划,才能安心搞创新。
有帮助(340)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