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创业的朋友都在聊起商标注册的事。有人开咖啡馆,有人做珠宝定制,还有人搞起了高端钟表品牌,结果一查才发现,原来商标分类没那么简单。特别是第14类商标,很多人一头雾水:这到底是卖手表的?还是卖黄金的?又或者跟珠宝首饰有关?其实啊,第14类还真就和这些都沾边。
简单来说,第14类商标主要涵盖的是贵重金属及其制品、珠宝首饰、钟表及其配件等商品。听起来挺高大上,但说白了,就是咱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亮闪闪”的东西戒指、项链、手表、金条银饰,甚至包括一些收藏用的纪念币,只要带点“贵”字头,基本都归这一类管。
比如你最近在小红书上看到某个新晋设计师推出了自己的轻奢珠宝品牌,或者抖音上有博主开始直播卖手工银饰,他们要保护自己的品牌名和logo,就得赶紧去注册第14类商标。不然哪天火了,别人抢注了,那可就麻烦了。
再举个例子,前阵子有个新闻挺火的:一位年轻创业者开了家主打“国风设计”的银饰小店,名字取得很有意境,产品也受欢迎。结果半年后发现,有人在电商平台用一模一样的名字卖类似款式的饰品,价格还更低。后来一查,对方竟然早就把商标注册了,而且正是第14类。这位店主这才意识到,光有好产品不够,知识产权保护也得跟上。
所以说,了解第14类具体包含哪些,对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来说特别重要。
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第14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贵重金属及其合金制品。比如金、银、铂金、钯等金属做成的各种物品,不限于装饰用途,也包括工业或收藏用途的金条、银锭等。像银行推出的生肖纪念银币、投资金条这类产品,虽然不戴在身上,但也属于这一类。
其次是珠宝首饰和宝石。这个范围就很广了,戒指、耳环、手链、项链、胸针……只要是用贵重金属或半宝石、天然/人造宝石做的装饰品,都算。现在流行个性化定制,很多人喜欢刻名字、加符号,这种定制服务如果涉及销售实物首饰,同样需要注册第14类。
然后是钟表及其零部件。这里不仅包括我们日常戴的手表、怀表,还包括座钟、挂钟,以及表带、表壳、发条等配件。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手表如果主打的是“计时功能”和“外观设计”,通常也被划入第14类;但如果强调的是健康监测、通讯等功能,可能还需要考虑第9类电子设备类的保护。
另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小类,比如钥匙圈上的金属装饰品不是钥匙本身、贵金属制奖章、奖牌、类金属饰品如十字架吊坠,甚至仿首饰用的贵重金属材料也在其中。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那我卖的是镀金项链,也算吗?答案是只要你的产品宣传中使用了“镀金”“镀银”等字样,并且以饰品形式出售,最好还是注册第14类。因为消费者认知里,这些东西属于珠宝范畴,一旦发生侵权纠纷,法院也会参考公众的一般理解来判断。
还有一个趋势值得注意: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对“情绪价值”消费的重视,轻奢饰品、小众设计品牌越来越受欢迎。不少新兴品牌走极简风、自然元素路线,比如用陨石做戒指、用古法工艺打造哑光银饰,这些创新设计更需要通过商标注册来建立品牌壁垒。
顺便提一句,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第14类商标申请量同比增长超过12%,增速高于平均水平。这说明越来越多创业者开始意识到品牌保护的重要性,不再觉得“先做生意再说”。
当然,注册商标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除了主类别,还得考虑关联类别是否需要防御性注册。比如一个做高端腕表的品牌,除了第14类,可能还要在第18类皮具,如表带、第25类服装,如品牌T恤上同步布局,防止别人蹭热度。
总之,第14类商标看着小众,其实涵盖面很广,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传统金店、独立设计师,还是跨界玩时尚的科技品牌,只要涉及到贵重材质、精美设计、时间记录这些元素,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一开始就规划好,让品牌走得更稳、更远。
有帮助(170)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