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转热,不少人家里的空调开始“罢工”,冰箱也时不时出点小毛病。老张家的空调前几天突然不制冷了,找来维修师傅一看,原来是压缩机出了问题,修好花了将近五百块。他一边心疼钱,一边感慨:“家电坏了真头疼,修一次比买新的便宜不了多少。”其实像老张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随着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家电维修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但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像“家电维修”这种看似普通的服务,背后其实还牵扯到一个专业问题它在商标注册中属于哪一类?
根据中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即尼斯分类,商标被划分为45个类别,其中第37类明确涵盖了“修理、维护和安装服务”。具体来说,第37类主要包括对各种设备、机械、电器等进行的修理、保养、安装和维护服务。像空调维修、洗衣机清洗、冰箱检修、电视线路排查这些常见的家电维修项目,都归属于第37类。
这个分类并不是随便定的。比如你开了一家专门做家电维修的公司,想注册一个品牌名称或者LOGO,就必须在第37类下提交申请。否则,即便你在其他类别注册了名字,别人照样可以在第37类注册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到时候反而可能被告侵权。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去年就有新闻报道,江苏一家叫“快修达”的家电维修公司,因为没及时注册第37类商标,结果被另一家公司抢注,最后不得不改名重来,白白损失了几年积累的品牌口碑。
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不少家电维修平台打着“官方售后”“品牌授权”的旗号揽客,但实际上并没有正规资质。消费者一不留神就容易上当。而正规企业之所以强调自己拥有第37类商标,正是为了证明其服务的专业性和合法性。比如今年初,某知名家电服务平台就在宣传中特别提到:“我们已在第37类成功注册核心服务商标,所有维修人员持证上岗。”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用户信任,也在市场竞争中建立了壁垒。
当然,光有商标还不够。第37类虽然覆盖了维修服务,但如果涉及销售配件,比如更换电源板、电机、遥控器等,那就还得考虑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设备或第11类照明、加热、冷却设备。有些企业为了全面保护品牌,会选择“多类注册”。比如海尔、美的这类大品牌,几乎把与家电相关的类别都注册了个遍,既防抄袭,也避免日后业务扩展时受限。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那我自己在家修个电风扇,是不是也算侵犯了谁的商标?当然不是。商标保护的是商业行为,而不是个人使用。只有当你以盈利为目的,提供维修服务并使用某个品牌名称时,才需要考虑商标问题。换句话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忙修个灯泡、接个电线完全没问题;可要是你挂个横幅写着“专业家电维修,十年经验”,那就得好好琢磨一下商标注册的事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维修”模式兴起,越来越多线上平台进入家电维修市场。像“啄木鸟家庭维修”“鲁班到家”这些平台,早已完成第37类商标布局,并通过标准化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家电售后服务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家电维修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庞大的市场需求背后,是消费者对专业、透明、可靠服务的期待,而商标作为品牌识别的重要标志,正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也在加强对服务类商标的审查力度,打击恶意抢注和傍名牌行为。今年4月,北京一家公司试图注册“格力管家”用于家电维修服务,就被依法驳回,理由是易造成公众混淆。这说明,正规企业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监管层面也在为市场秩序保驾护航。
说到底,家电维修看似是个技术活,实则也是一门“品牌生意”。无论是个体户还是连锁平台,想要长久发展,除了手艺过硬,还得懂得规则。注册第37类商标,不只是为了贴个标签,更是对服务质量的一种承诺。下次你家电器出问题,不妨多留个心眼:看看上门的师傅有没有亮出正规公司信息,查一查他们用的品牌是否真的注册过服务商标。毕竟,花出去的钱,谁都不想打水漂。
生活里离不开电器,也少不了维修。把这个冷知识搞明白,说不定哪天就能帮你避开一个坑。
有帮助(64)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