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做小吃生意的朋友都在讨论一个话题:自家做的酥饼越来越受欢迎,线上线下销量都不错,是不是该把品牌保护起来?于是,“酥饼商标注册哪一类”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有人在朋友圈发问,有人去咨询代理机构,也有人干脆自己上网查资料。其实,这事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得搞清楚门道。
先说个最近的新闻。今年年初,浙江一家做传统手工酥饼的小店突然发现,电商平台上有好几家店铺用着和他们几乎一模一样的名字和包装卖酥饼。店主气不过,一查才发现,自己虽然做了十几年生意,却一直没注册商标。最后只能花时间和钱打官司维权,过程折腾不说,还影响了正常经营。这件事在当地小吃圈里传开后,不少人开始意识到:再小的生意,品牌意识也不能缺。
那么问题来了,酥饼这种食品,到底该注册哪一类商标呢?
按照我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常说的“商标分类”,食品类主要集中在第29类、第30类和第31类。其中,跟酥饼关系最密切的,是第30类。
第30类主要包括咖啡、茶、糖、米、面粉及其制品、糕点、面包、方便食品等。具体到酥饼,它属于“烘焙类面食制品”,正好落在这个类别下的“糕点;馅饼;月饼”等项目中。所以,如果你是做肉松酥、芝麻酥、葱油酥这类传统或创新口味的酥饼,首要注册的就是第30类,尤其是3006群组这是专门针对糕点、饼干、馅饼等细分类别的。
但光注册第30类就够了吗?不一定。
比如,有的商家不仅卖成品酥饼,还顺带卖自制的酥饼预拌粉、原料包,或者教人做酥饼的课程。这时候,就得考虑扩展保护范围了。预拌粉属于可食用粉类原料,可能涉及第29类中的“食用淀粉;调味酱料”等;而如果提供的是线下或线上教学服务,那还得注册第41类的教育、培训服务。要是你开了实体店,还提供堂食或茶饮搭配,说不定连第43类的餐饮服务也得安排上。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包装和销售方式。现在很多人通过直播、短视频卖货,品牌名一旦火了,就容易被人抢注在其他类别上“蹭热度”。比如有人把你的酥饼名字注册到服装类第25类或文具类第16类,虽然不会直接影响你卖吃的,但长期来看会稀释品牌价值,甚至让你以后拓展周边产品时受限。所以有条件的话,核心品牌建议做全类或重点类别的防御性注册。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商标注册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一组数据,食品类商标申请量连续三年增长超过15%,尤其是地方特色小吃相关的注册特别活跃。像金华酥饼、黄山烧饼这些地域性较强的名字,已经有多个主体在不同类别提交申请。这也提醒我们,好名字人人都想要,动作慢一步,可能就被别人抢先了。
那具体怎么操作呢?最稳妥的方式是先做商标检索。你可以登录中国商标网,输入想注册的名字和图形,看看有没有近似或已注册的商标。如果自己拿不准,最好找专业的代理机构帮忙分析。别图便宜随便找个代办,结果因为分类选错或材料不全被驳回,耽误时间又浪费钱。
另外,注册时机也很关键。很多创业者总想着“等生意做大了再注册”,其实风险很大。正确的做法是:品牌名一确定,尽快启动注册流程。哪怕只是个小作坊,只要有了对外使用的标识,就应该着手保护。毕竟商标审查周期一般要6到8个月,早点提交,才能早点拿到核准。
回到开头那个浙江小店的故事,后来他们在律师建议下补全了第30类注册,还加注了图形商标和防伪标签,现在产品包装上都印着“®”标志,客户看着也更放心。店主感慨:“以前觉得商标是大公司才需要的东西,现在明白了,它是小本生意的‘护身符’。”
说到底,酥饼虽小,背后却是手艺、口碑和心血。注册商标不只是为了防止别人抄袭,更是对自己品牌的尊重和长远打算。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信息传播快、模仿成本低的时代,早一步布局,就少一分风险。
下次当你咬下一口香酥掉渣的酥饼时,不妨留意一下包装上的商标标识那不仅仅是个符号,更是一份踏实和承诺。
有帮助(311)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