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逛商场或者刷短视频,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珍珠饰品火出圈。从极简风的单颗珍珠吊坠到复古设计的巴洛克珍珠项链,越来越多人把珍珠当成日常搭配的“点睛之笔”。小红书上,“珍珠穿搭”相关笔记动辄几万点赞,抖音里博主们随手一戴就能带货几千条。这股“珍珠热”不仅让设计师忙得不可开交,也让不少创业者开始琢磨:自己设计的珍珠吊坠能不能注册个商标,做成品牌长期做下去?
问题来了珍珠吊坠这种产品,商标注册到底该归到哪一类?
其实,很多人一开始都会以为,既然是“珍珠”,那肯定跟珠宝、首饰有关,直接选第14类就完事了。这思路没错,但得再细说说。
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第14类主要包括贵金属及其合金、珠宝首饰、钟表等。具体到珍珠饰品,像项链、耳环、戒指这些佩戴类的装饰品,确实都归在第14类里。所以如果你主打的是“可佩戴的珍珠吊坠”,比如18K金配南洋珠的吊坠、925银搭Akoya珍珠的款式,那注册第14类是必须的,也是最核心的一类。
不过,现实中的创业往往不只卖一个单品。比如你设计了一款很有辨识度的水滴形珍珠吊坠,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月光泪”,打算用这个品牌名出系列产品,甚至以后还想做手链、耳钉,那第14类就是你的“基本盘”。
但别急,现在年轻人买饰品,不只是为了戴,更是为了拍照、送礼、收藏。有些人会把特别设计的珍珠吊坠做成摆件,或者搭配包装做成文创礼品。这时候,就得考虑其他类别了。
比如,如果你计划把珍珠吊坠作为礼盒套装销售,附带精美的包装盒、丝带、品牌卡片,那第21类家用或厨房用具、化妆用具里的“包装用盒子”和“礼品包装用品”也值得注册。虽然听起来有点远,但大品牌早就这么干了。像某知名轻奢品牌,就把自家标志性的礼盒设计单独做了商标保护,防止别人模仿包装“蹭热度”。
再比如,你想通过线上直播卖货,顺带出一些品牌周边,比如印有品牌logo的帆布袋、手机壳,那第25类服装鞋帽和第18类皮具、背包也得提前布局。不然哪天发现有人拿你的品牌名卖T恤,维权起来可就麻烦了。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服务类商标。如果你不只是卖货,还想开线下体验店、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甚至搞珍珠文化沙龙,那第35类广告、商业经营、零售服务也得注册。现在很多新兴饰品品牌都在走“生活方式”路线,商标保护自然也要跟上步伐。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我就是个小工作室,有必要注册这么多类吗?”这得看你的规划。如果只是小批量手工制作,朋友间转介绍,那先注册第14类就够了。但如果你想把品牌做大,甚至未来考虑授权、联名、融资,那“全类保护”就是标配。毕竟,商标抢注的事儿在行业内并不少见。前阵子就有个案例,一位独立设计师花了三年打造的珍珠品牌刚火起来,结果发现有人抢先注册了相似名称在第18类,导致她想出皮具联名款时反而被告侵权,最后只能花钱买回商标,白白损失十几万。
另外,随着国潮兴起和消费者对原创设计的尊重度提高,越来越多平台也开始重视知识产权。比如在淘宝、京东开店,品牌旗舰店需要提供商标注册证;参加设计展或入驻买手店,对方也会查验商标资质。有个做淡水珍珠吊坠的主理人就在采访中提到:“去年我们去深圳珠宝展,因为有完整的商标注册,谈合作时客户明显更信任,订单比往年翻了一倍。”
所以,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一开始就做好规划。注册商标也不复杂,可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自助提交,也可以找正规代理机构代办。费用不高,但能给品牌穿上一层“防护服”。
总之,珍珠吊坠看似简单,背后涉及的商标门道却不少。第14类是根基,其他类别则是未来发展的“预留空间”。在这个颜值经济当道的时代,一个好的设计配上一个受保护的品牌,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就像那一颗颗温润的珍珠,不仅需要时间沉淀,更需要用心呵护。
有帮助(346)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