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关于“眉笔注册商标”的话题在社交平台上悄悄火了起来。起因是一位美妆博主在直播中提到,自己花了好几万请代理公司注册眉笔相关的商标,结果因为类别选错,申请被驳回了。不少网友看得直呼“原来连一支眉笔的商标都要讲究这么多门道?”这件事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一支小小的眉笔,到底该注册哪一类商标?
其实,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我们日常用的眉笔,看起来只是个化妆品小物件,但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看,它背后涉及的法律分类可一点不含糊。根据我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常说的“商标分类”,商品和服务被划分为45个大类,其中和眉笔最直接相关的,是第3类。
第3类主要包括“清洁、美容、个人护理用品”,具体涵盖洗发水、护肤品、香水,当然也包括彩妆产品,比如口红、眼影、粉底,以及眉笔。所以,如果你生产或销售的是用于画眉毛的彩妆笔,那毫无疑问,核心注册类别就是第3类。
不过,现实往往比理论复杂。举个例子,现在市面上很多眉笔主打“养眉”“促进毛发生长”等功能,添加了植物提取物或特殊成分。这时候,它的属性就可能不再仅仅是化妆品,还带有一点“功效性护肤”的意味。虽然目前我国对这类宣传监管较严,不能轻易宣称医疗效果,但从商标布局的角度,企业往往会多留一手,在第5类也进行注册。第5类主要是药品、医用制剂、卫生用品等。虽然眉笔本身不属于药品,但如果品牌想往“医美级”“功能性美妆”方向发展,提前布局第5类,能有效防止他人抢注,也为未来产品线延伸留出空间。
另外,随着智能美妆设备的兴起,一些品牌推出了“电动眉笔”或搭配APP使用的智能化妆工具。这类产品就不仅仅是化妆品了,它还涉及电子设备。这时候,就得考虑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产品、APP软件等都在这一类。比如某国货品牌近年推出的“智能上色眉笔”,内置传感器识别眉形,就需要同时注册第3类和第9类,甚至还要考虑第42类技术服务、软件开发来保护其配套应用程序。
还有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包装和品牌衍生品。比如你设计了一款极简风的眉笔礼盒,外包装特别有辨识度,这时候,如果有人模仿你的包装样式,消费者混淆了,怎么办?这时候,除了商标,还可以通过外观设计专利来保护。但若从商标角度出发,有些企业也会在第14类珠宝钟表,有时涵盖精美包装盒或第21类化妆用具、镜子、收纳盒进行防御性注册,防止别人在周边产品上蹭热度。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最近的一个案例。2025年底,某知名国货美妆品牌发现市场上出现一款名字极其相似的眉笔,不仅包装雷同,连广告语都照搬。后来查实,对方正是钻了商标类别不全的空子原品牌只注册了第3类,而对手则在第3类之外另注册了一个近似名称在第21类,然后把产品包装成“化妆工具套装”来销售,打了个擦边球。最后虽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成功,但也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这个教训也让不少中小品牌意识到:商标注册,宁可多花点钱,也不能留漏洞。
那普通创业者或个体户该怎么操作呢?建议是:以第3类为核心,根据产品特点扩展关联类别,必要时做防御性注册。比如你是做纯植物成分眉笔的,可以考虑第5类;要做联名款、礼盒装的,留意第21类;如果打算开发品牌IP、出周边文创,第25类服装鞋帽甚至第16类印刷品、文具也可以适当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不断优化商标审查机制,打击恶意抢注行为。2025年初,新规明确加强对“傍名牌”“蹭热点”类商标的审查力度,这对正规品牌来说是个利好。换句话说,只要你前期注册扎实,后期维权会更有底气。
说到底,一支眉笔虽小,但背后是品牌从无到有的步步为营。商标不仅是法律保护的盾牌,更是市场竞争力的一部分。别看它只是画眉毛的工具,选对了类别,才能让品牌走得更稳、更远。下次你拿起眉笔补妆的时候,也许可以想想:这支笔的背后,可能藏着一整套精心设计的知识产权布局呢。
有帮助(225)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