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聊创业的事儿。有的想开咖啡馆,有的打算做手工护肤品,还有一位闺蜜干脆琢磨着自己研发一款“专治发际线焦虑”的洗发水。她兴致勃勃地问:“注册商标得归到哪一类啊?”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其实还真有不少门道。
咱们平时买洗发水,看的都是品牌、香味、功效,谁会去想它在商标分类里算哪一档?但真要自己做品牌,这一步就绕不过去了。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尼斯分类”,洗发水属于第3类化妆品和清洁制剂。
具体来说,第3类主要包括清洁、护肤、美容类的日化产品,比如洗发水、沐浴露、牙膏、香水、护肤品等等。所以如果你要做的是常规的洗发水,不管主打去屑、控油还是防脱,都得往第3类提交商标注册申请。
不过这里有个细节很多人容易忽略:光注册第3类就够了吗?不一定。
举个例子,前阵子有个新锐国货品牌“植观”火了一把,主打氨基酸洗发水,走的是中高端路线。他们不仅在第3类注册了主商标,还在第5类药品、医用营养品、第35类广告销售、电商服务甚至第44类医疗美容服务做了防御性注册。为什么?因为他们未来可能推出带有“药用成分”的特殊护理产品,或者在线上平台自营销售,提前布局能避免被人抢注或蹭热度。
这说明一个问题:商标注册不能只看眼前的产品,还得为将来留条后路。就像你开个小店卖洗发水,今天只是贴牌代工,明天可能要做直播带货、出联名款,甚至开发配套的头皮检测仪这些延伸业务都可能涉及其他类别。
再来看一个实际案例。2025年底,某网红洗护品牌“三谷”因商标被他人在第21类日用器具抢先注册,导致其推出的洗发皂包装设计受限,一度下架调整。虽然最后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成功,但过程耗时费力。这也提醒创业者:核心品牌名称最好做全类别防御注册,尤其是那些容易被跨类模仿的日化品牌。
当然,不是每个初创团队都有预算一口气注册几十个类别。那怎么办?优先保核心。对于刚起步的洗发水品牌,第3类是必须拿下的“命脉”。其次可以考虑第35类,毕竟现在谁不做点线上推广?电商平台入驻、抖音小店、微信商城,都离不开这个类别。如果产品含有植物提取物或宣称有保健功能,第5类也值得留意,以防日后升级产品线时被动。
还有个小知识点:有些人以为“洗发水”和“护发素”是一回事,其实它们在商标审查中被视为类似商品,同属第3类,但乳液、发蜡、定型喷雾这些造型类产品也归在这里。所以一旦你的商标获批,基本就能覆盖整个洗护发产品线,不用每个单品单独再注册。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句最近的趋势。随着消费者对成分安全越来越重视,像“无硅油”“弱酸性”“可食用级原料”这类宣传语频繁出现在洗发水上。有些品牌干脆把口号也申请成商标,比如“头皮喝的水”“头发会呼吸”等创意表达。只要具备显著性和独创性,这些也可以作为文字商标提交申请,增强品牌辨识度。
最后给想入行的朋友一点实在建议:别光顾着设计瓶身、起洋气名字,早点把商标这事交给专业代理机构查一查。先做近似查询,看看有没有人已经用了相似的名字或图案;再根据发展规划确定注册类别,该主攻的主攻,该防御的防御。毕竟,一个好名字要是最后落不到自己手里,再好的配方也只能替别人做嫁衣。
说到底,洗发水虽小,背后的品牌逻辑却不简单。从一瓶 shampoo 到一个真正的品牌,差的不只是配方,还有这些看似枯燥却至关重要的法律细节。商标注册也许不像调配香精那样有趣,但它决定了你的品牌能不能稳稳站住脚。
有帮助(308)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