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美容护肤的话题又火了一把。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面护心得”,从日常清洁到精华导入,再到定期做专业护理,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皮肤管理。与此同时,一些创业者也瞄准了这个赛道,打算开一家面部护理工作室,或者推出自己的护肤品牌。不过,在迈出第一步之前,有个绕不开的问题:如果我想给自己的面部护理服务或产品注册商标,到底该选第几类?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背后有不少门道。很多人以为,只要是跟“脸”有关的,肯定归在化妆品那一类。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得看你是提供服务,还是销售产品,甚至还要看你用的具体是什么东西。
我们先来说说最常见的类别第3类。这一类主要涵盖的是日化用品,比如洗面奶、爽肤水、乳液、面霜、面膜等护肤品。如果你打算推出一款自有品牌的面膜,或者调配一款主打修复功能的精华液,那毫无疑问,第3类是必须注册的核心类别。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分类标准,第3类包括“清洁、护肤、美容用化妆品”,所以只要是直接涂抹在皮肤上起作用的产品,基本都归在这里。
但问题来了,如果你并不卖产品,而是开一家面部护理 salon,提供清洁、按摩、导入、补水等服务,那就不属于第3类了。这时候,你应该关注的是第44类。这一类专门针对“医疗服务、美容服务、理疗服务”等相关。具体来说,像面部护理、皮肤管理、美容咨询、非医疗性质的皮肤调理等服务项目,都应该注册在第44类下。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某知名连锁美容机构被曝出商标纠纷,就是因为他们在扩张过程中只注册了第3类,却忽略了第44类的服务商标,结果被同行抢先注册了相同名称的服务类商标,导致在新城市开店时遭遇法律障碍。这件事也给很多创业者提了个醒:光有产品不行,服务的品牌保护同样重要。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有些创业者既做产品又做服务,比如自己研发护肤品,同时也在门店里为客户提供护理体验。这种情况下,第3类和第44类就得“双管齐下”了。否则,哪怕你的产品再好,别人也可以用同样的名字开一家护理店,消费者很容易混淆,品牌形象也会受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联类别也值得考虑。比如第5类,主要是药品和医用营养品,如果你的面部护理产品宣称有治疗痤疮、皮炎等功能,可能涉及医疗器械或药妆范畴,那就需要额外注意合规问题,甚至可能需要注册第5类。不过目前在国内,“药妆”这个词已经被明令禁止使用,普通护肤品不能宣传疗效,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第5类并不是必选项。
再比如第35类,很多人容易忽略。这一类主要是“广告、商业经营、连锁加盟”等服务。如果你打算将来做品牌加盟,或者通过电商平台推广销售,注册第35类就很有必要。否则,别人可以用你的品牌名字开个网店卖同类产品,你却没法维权。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那我是不是要把所有相关的类别都注册一遍?理论上是可以的,这叫“全类注册”,很多大品牌确实这么干。但对于初创者来说,成本太高,没必要一步到位。建议优先注册核心类别也就是第3类产品和第44类服务,然后再根据业务发展方向,逐步扩展。
最近还有一个趋势值得关注:越来越多的面部护理品牌开始强调“科技感”和“个性化定制”。比如利用皮肤检测仪分析肤质,再搭配专属护理方案。这类服务虽然本质仍是美容服务,但因为涉及设备和技术,有的企业还会考虑注册第9类科学仪器、APP软件或第42类技术研究、数据分析服务。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判例要求必须注册这些类别,但从品牌保护的角度看,提前布局总比事后补救强。
面部护理商标注册不是随便选个类别就行的事。它关系到品牌的长远发展和法律保护。尤其是现在消费者对品牌辨识度越来越高,一个清晰、合法、受保护的商标,不仅能增强客户信任,还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创业不易,从起名字到注册商标,每一步都得走稳。别等到生意刚有起色,才发现名字被人抢注了,那时候可就真叫“哭都没地方哭”了。
有帮助(181)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