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发现自己的手机导航越来越“聪明”了。比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这些常用软件,不仅能实时提醒前方堵车,还能根据你的驾驶习惯推荐最优路线,甚至能预测你大概什么时候到家。这些功能背后,是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反映出人们对智能出行服务依赖程度的加深。但你有没有想过,像“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这样的GPS导航软件,它们的名字和图标作为品牌标识,注册商标时该归到哪一类呢?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冷门,其实挺实用的。尤其对创业者或想开发类似应用的人来说,搞清楚商标分类,才能避免日后侵权纠纷。咱们不妨从最近的一些行业动态说起。
2025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一则关于“智能出行服务类商标申请趋势”的简报,提到近年来与导航、位置服务相关的商标注册量明显上升。不少新兴科技公司开始布局智慧交通领域,不仅做导航,还整合打车、停车、充电桩查询等功能。这种趋势下,如何正确归类商标,成了关键一步。
按照我国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基于国际通用的尼斯分类,商标共分为45个类别,其中与GPS导航软件最直接相关的,主要是第9类和第38类,有时还会涉及第42类。
先说第9类这通常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类别。它涵盖计算机软件、可下载的程序、电子出版物等。像“导航APP”本身作为一个可以下载安装的应用程序,它的名称和图标如果要注册商标,就必须放在第9类。比如“高德地图”这个APP,在第9类中就明确注册了“可下载的移动应用程序”等相关项目。这也是保护软件产品本身的“基本盘”。
但光有第9类还不够。因为导航软件不仅仅是“一个程序”,它更是一种持续提供的在线服务。这就牵扯到第38类电信服务类。这一类包括信息传送、数据传输、提供在线论坛、远程数据通信等。导航软件需要实时更新路况、发送定位信号、推送语音提示,这些都属于通过网络提供的信息服务。像“百度地图”也在第38类注册了“提供在线导航信息”等服务项目。换句话说,如果你只注册了第9类,别人还是可以用同样的名字做导航服务,只要不复制你的APP本身,你就很难维权。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但非常重要的类别第42类,主要是科技研发和计算机相关服务。比如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技术支持、云计算服务等。现在很多导航软件背后都有强大的算法团队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提供API接口给其他企业使用。比如一些物流公司会调用地图API来规划配送路线。这时候,第42类的商标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像“滴滴出行”这种既有导航又有打车功能的App,怎么办?答案是多类注册。事实上,大型互联网公司通常都会进行“全类别防御性注册”,尤其是在核心业务相关类别上绝不含糊。比如腾讯、阿里,名下的商标动辄上百个,覆盖多个类别,就是为了防止别人蹭品牌热度,或者在某个细分领域钻空子。
再举个例子。2025年底,一家初创公司推出了一款主打“骑行导航”的APP,取名“骑迹”。他们最初只在第9类注册了商标,结果上线不久,就被另一家公司起诉,对方声称自己在第38类注册了“提供骑行路线信息服务”,构成侵权。最后虽然通过协商解决,但也提醒了行业:做软件,尤其是带服务属性的软件,商标布局一定要前瞻。
当然,普通用户可能觉得这些离自己很远。但实际上,商标分类的合理性也关系到用户体验。试想一下,如果市场上冒出一堆名字相似的导航软件,有的打着“极速版”“高清版”旗号,功能却参差不齐,用户很容易被误导。而正规厂商通过完善的商标保护,不仅能维护品牌形象,也能让用户更放心地选择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车载导航系统越来越普及。像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车企,都在自研导航系统,这时候商标问题就更加复杂了不仅要考虑手机端,还要覆盖车载系统、语音助手交互等多个场景。这也促使更多企业开始重视跨终端、跨平台的知识产权布局。
GPS导航软件注册商标,并不是简单地选一个类别就能搞定的事。它涉及软件产品本身第9类、信息服务第38类和技术支持第42类等多个维度。对于开发者而言,提前规划、合理布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守住自己的品牌阵地。而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看到那些熟悉又可靠的地图图标,背后其实有一整套法律和技术体系在默默支撑着每一次出发与抵达。
有帮助(161)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