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款叫“海棠酥”的点心在社交媒体上火出圈了。不少网友晒出自己从江南一带带回来的伴手礼,金黄酥脆、形似海棠花的小点心,一口咬下去层层起酥,甜而不腻,配上一杯清茶,成了朋友圈里的“新晋顶流”。随着这股美食热潮,一个看似冷门却实际很关键的问题也被推上了讨论桌:海棠酥商标注册该归哪一类?
其实,别看这问题听起来像是法律或工商领域的专业话题,它和咱们普通人的生活还真挺有关系。你想啊,一家小店做出来的海棠酥突然走红,结果没注册商标,马上冒出十几家仿名产品,用着差不多的名字、包装也像模像样,消费者分不清谁是“原版”,那这家店辛辛苦苦打下的口碑可能就打了水漂。所以,商标注册,说白了就是给自家品牌“上户口”,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
那么,回到正题海棠酥到底该注册在哪一类?根据我国现行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常说的“尼斯分类”,食品类商标主要集中在第29类、第30类和第31类。其中,第30类是最常见也是最关键的一类,专门涵盖“咖啡、茶、可可、糖、米、食用淀粉、面粉及谷类制品、面包、糕点及糖果、冰制食品”等。像月饼、绿豆糕、老婆饼这些传统中式点心,基本都注册在这个类别下。
海棠酥作为一种以面粉、油、糖为主要原料,经过烘烤或油炸制成的传统酥点,显然属于“糕点及糖果”这个范畴。第30类是必须注册的核心类别。特别是3006群组,明确包括“糕点、蛋糕、饼干、酥皮点心”等,简直就是为海棠酥量身定做的。
不过,光注册第30类就够了吗?也不一定。比如,有些商家不只卖现成的海棠酥,还推出了预包装礼盒、伴手礼套装,甚至开发了DIY材料包,让消费者在家也能动手做。这时候,如果礼盒里附带了制作教程、模具或配料包,那就可能涉及到第21类家用或厨房用器具或第40类食品加工服务。虽然这些不是核心类别,但如果品牌想做长远发展,提前布局相关类别,能有效防止别人“钻空子”。
再举个例子,最近杭州有家点心铺因为“海棠酥”名字被抢注,差点没法在线上平台正常销售。原来,有人抢先一步把“海棠酥”三个字注册成了第30类商标,尽管那家店做了几十年,口碑在外,但没有正式注册,维权起来非常被动。这件事后来经媒体报道,也让不少小微餐饮从业者意识到:好味道固然重要,但品牌保护也不能掉链子。
还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现在不少网红食品喜欢跨界联名,比如和茶饮品牌合作推出“海棠酥+乌龙茶”套餐,或者和文创品牌出限量款包装。这时候,如果品牌影响力做大了,还可能涉及第35类广告销售类,比如线上店铺运营、品牌加盟、特许经营等。虽然对小作坊来说暂时用不上,但如果有扩张计划,这一类也得提前考虑。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能不能直接注册“海棠”两个字?这就得小心了。“海棠”本身是一种植物名称,属于通用词汇,单独注册商标难度较大,容易被驳回。而“海棠酥”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识别度,更容易通过审核。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地方小吃都会在名字上下功夫,比如“蟹黄汤包”“桂花糕”“青团”等,都是把原料和形态结合,既形象又便于注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家对地理标志和传统美食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像金华火腿、阳澄湖大闸蟹、柳州螺蛳粉这些,都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商标,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也让假冒伪劣更难生存。虽然目前还没有“海棠酥”相关的地理标志申请消息,但随着这款点心的热度上升,未来不排除某些产地会尝试走这条路。
总之,对于想把海棠酥做成品牌的商家来说,第一步就是在第30类完成商标注册,尤其是“糕点”这一项。同时根据自身业务范围,适当扩展到包装、零售、加工等相关类别,做到未雨绸缪。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认准正规渠道、查看包装上的品牌标识,也是支持原创、远离山寨的一种方式。
一块小小的海棠酥,背后不只是酥皮和馅料的搭配,更是手艺、品牌和市场规则的交织。当传统美食遇上现代商业,守住味道的同时,也得学会用规则保护自己。毕竟,让人记住的不仅是那一口香酥,还有那个值得信赖的名字。
有帮助(175)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