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开五金店的老同学发了一条动态:“搞不懂现在连个闭门器都要注册商标,这玩意儿还能算品牌?”配图是他店里一排排银色金属外壳的闭门器。说实话,我一开始也觉得奇怪,一个装在门上、让门自动关上的小装置,有啥好注册商标的?但聊了几句才知道,他正打算注册自己的品牌,结果卡在“该归到哪一类”这个问题上了。
这事儿听起来挺小,可真要认真查起来,还真不简单。毕竟现在做生意,尤其是做实体产品,商标注册几乎是标配。没有商标,产品再好也容易被人仿冒,辛苦打下的市场可能一夜之间就被“李鬼”占了便宜。所以,闭门器虽然不起眼,但一旦形成品牌,它的知识产权保护就变得格外重要。
那问题来了闭门器商标注册到底该选哪一类?
根据我国现行的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常说的“尼斯分类”,闭门器这类产品主要归属于第6类。这一类主要包括金属建筑材料、普通金属制品、金属管道配件等。具体来说,闭门器作为一种安装在门上的金属机械装置,功能是控制门的自动关闭,属于建筑五金的一种,因此被划入第6类中的“金属制门窗附件”或“金属制门用铰链装置”等相关小类。
举个例子,2025年广东一家做高端闭门器的企业“安固五金”就在第6类成功注册了商标,他们负责人在接受地方媒体采访时提到:“以前总觉得这种小零件没人注意,结果发现市面上仿品太多,客户分不清真假。注册商标后,不仅提升了信任度,还打开了出口市场。”
当然,也不是所有跟闭门器相关的都只注册第6类。比如,如果企业同时还生产闭门器的电子控制系统,或者带有智能感应功能的产品,那就可能涉及到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产品等。像近年来兴起的“智能闭门器”,能连接手机APP、记录开关门数据,这种带电路板和传感器的设备,就得考虑在第9类同步注册,避免日后被抢注。
另外,要是企业提供的是闭门器的安装、维修服务,那还得关注第37类建筑修理、机械设备安装等服务类别。有些大品牌会采用“全链条保护”策略,把产品、配件、服务甚至包装设计都注册成商标,确保品牌权益不受侵犯。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最近的行业趋势。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传统五金产品正在加速升级。据中国建材报今年初的一篇报道,国内智能闭门器市场年增长率已连续三年超过15%,不少传统五金厂开始转型做智能化产品。在这种背景下,商标布局也得跟着变。光守着第6类不够用了,得提前在相关科技类别上“占坑”。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外观设计。虽然商标注册主要是保护品牌名称和图形,但如果闭门器的外形特别独特,比如流线型设计、隐藏式结构,还可以额外申请外观专利。这不属于商标范畴,但能和商标形成双重保护。浙江一家企业就吃过亏他们的新款闭门器刚上市三个月,就被南方某厂仿制,外形一模一样,只是换了个名字。后来靠外观专利才打赢了官司。
其实,不只是闭门器,很多我们日常看不见的小零件,背后都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就像螺丝钉、合页、滑轨这些,看似普通,但在专业领域里,品牌化已经是常态。德国的GEZE、意大利的SAUTER,都是全球知名的闭门器品牌,人家不仅技术领先,商标布局也早早就铺好了。
回到开头那位老同学的问题,我建议他先以第6类为主申请,同时评估是否有智能功能或配套服务,必要时扩展到第9类或第37类。另外,起名字也别太直白,像“强力闭门器”“自动关门王”这种,大概率通不过审查,最好有点创意,容易记忆又不容易撞名。
说到底,闭门器虽小,但它是门脸工程的一部分,关乎安全、静音、耐用性。消费者可能叫不出名字,但用过好产品就会记住那个牌子。而商标,就是品牌的第一张名片。
现在越来越多小老板意识到,哪怕卖的是最普通的五金件,只要想长久做下去,就得从注册商标开始。毕竟,门可以自动关上,但生意的口碑,得靠自己一步步打开。
有帮助(77)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