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在网上晒出自己收到的SHEIN包裹,有人调侃:“这包装,像极了小时候外婆塞进书包里的零食袋里三层外三层,塑料套着塑料。”也有人好奇:SHEIN的东西到底怎么包?想怎么包就怎么包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
先说说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很多人发现,SHEIN的包裹常常“小题大做”一件T恤,可能被装进塑料袋,再套个气泡袋,最后再塞进一个更大的快递袋里。有些甚至还会加干燥剂、防潮纸,搞得像在运送精密仪器。有网友开玩笑说:“我以为我买的是限量款,结果打开一看,是去年同款打折款,但包装比新品还隆重。”
这种“过度包装”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今年3月,有环保组织发布报告指出,快时尚电商的包装废弃物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跨境物流中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材料,给环境带来不小压力。虽然SHEIN近年来推出了“绿色包装试点”,比如在部分欧洲市场试用可降解材料,但国内用户普遍反馈,目前主流包装仍以传统塑料为主。
那为什么非得这么包?其实,这和SHEIN的商业模式密不可分。作为一家主打低价、快反、全球配送的电商平台,它的商品往往从中国发往世界各地,运输链条长、环节多。一件衣服可能要经历仓库打包、长途货运、海关清关、最后一公里派送等多个步骤,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挤压、淋湿、破损的情况。
对平台来说,一旦商品到手时已经皱巴巴或沾了污渍,退货率上升,口碑就会受损。与其事后处理售后问题,不如一开始就“武装到牙齿”。一位曾在跨境电商公司做物流的朋友告诉我:“我们内部有个说法叫‘抗造指数’包装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扛得住各种意外。飞机货舱压过、雨天露天堆放、快递员随手一扔,都得考虑进去。”
当然,也不是所有东西都一视同仁地“重装上阵”。根据一些消费者的实测对比,SHEIN对不同品类的包装策略其实挺有讲究。比如内衣、袜子这类小件,通常会用透明自封袋单独封装,再统一放进主快递袋;而连衣裙、外套等大件,则更注重防皱处理,有的还会加硬纸板支撑。至于配饰如耳环、项链,为了避免运输中勾丝或丢失,往往会用小布袋或塑料盒固定。
有意思的是,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SHEIN也在悄悄调整。2025年底,他们在澳大利亚和英国部分订单中试行“简约包装”选项,用户可以在下单时选择“减少包装”,系统会自动优化填充物和外袋尺寸。虽然目前还没在国内上线,但从社交媒体上的反馈看,不少年轻人愿意为此牺牲一点“仪式感”,换取更环保的体验。
其实,“怎么包”这件事,本质上是用户体验、成本控制和环保责任之间的平衡。太简陋,容易坏;太复杂,又浪费。就像做饭,盐放少了没味道,放多了齁得慌,得恰到好处。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文化差异。在国外,很多人习惯拆包裹像开盲盒,层层揭开有种期待感。而在国内,大家更看重效率,“能一秒拆完绝不花两秒”。这也是为什么你会看到,同样是SHEIN的订单,欧美用户的包裹可能多一层彩印纸箱,而国内直邮的则大多是朴素的黑色快递袋。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能不能既保护好商品,又不那么“费塑料”?技术上是有出路的。比如现在已经有企业研发出用水溶性薄膜做内袋,用完一冲就化;还有用蘑菇菌丝体制作的天然缓冲材料,既能降解又抗压。虽然短期内成本偏高,但随着规模扩大,未必不能普及。
说到底,包装不该只是“包起来就完事”,它其实是品牌和服务的一部分。你用心,用户能感觉到;你敷衍,人家也能看出来。就像有人评价SHEIN:“东西便宜,但包装认真,说明它不想只做一锤子买卖。”
下次当你拆开那个层层叠叠的包裹时,不妨想想:这一圈塑料,不只是为了护住里面的衣服,更像是全球化零售链条上的一道缩影远距离、高周转、低容错,每一步都不敢松懈。而我们作为消费者,也可以用自己的选择投票:支持那些在便利与可持续之间努力找平衡的品牌。毕竟,世界变好,从来不是靠某一家公司完成的,而是由无数个小小的决定堆出来的。
有帮助(136)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