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球这项运动在国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着郑钦文在法网、澳网等国际赛事中的亮眼表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球场,拿起球拍,感受网球带来的乐趣。与此同时,一些创业者和品牌也开始关注与网球相关的商业机会比如开网球俱乐部、设计网球装备、推出运动服饰品牌等等。而在这些动作背后,有一个看似不起眼但非常关键的问题浮出水面:如果我想注册一个跟网球有关的商标,它到底属于哪一类?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涉及我国商标分类体系的专业知识。根据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即我们常说的“尼斯分类”,商标是按照商品和服务的不同类别进行划分的,总共分为45类。而“网球”本身并不是一个可以直接注册的类别名称,关键在于你打算用这个商标做什么。
举个例子,如果你打算开一家网球培训中心,主要提供教学服务,那你的商标就应该注册在第41类教育、培训、娱乐活动等相关服务。这一类里明确包括了“体育训练”“组织体育比赛”等项目,非常适合网球培训机构使用。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出现了主打青少年网球培训的品牌,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一些机构就在积极布局,他们注册商标时无一例外都选择了第41类。
但如果你是想做网球拍、网球鞋、运动服这类产品,那就得看实物属性了。网球拍、网球、球网等器材属于第28类游戏器具和玩具,具体包括“体育用球”“球拍”等子项。而运动服装、护腕、吸汗带这些穿戴用品,则要归到第25类服装、鞋、帽。这里有个小细节很多人容易忽略:哪怕你设计的是一件印着自己品牌Logo的网球T恤,也必须把第25类注册下来,否则别人照样可以生产同款衣服,合法地用你的品牌名义卖货。
还有些跨界玩家走得更远。比如最近有家新锐品牌推出了主打“网球生活方式”的香氛系列,把球场上的汗水、草地清香做成香水概念,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商标就得注册在第3类日化用品,包括香水、化妆品等。所以说,别看都是围绕“网球”打转,实际归属的类别可能完全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成熟品牌都会采取“全类保护”策略。比如国际知名品牌Wilson威尔胜、Babolat百保力这些大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不仅注册了核心的第28类和第25类,还在第9类运动护具、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第35类零售、电商平台、第41类甚至第44类健身指导服务等多个类别进行了防御性注册。这样一来,既能防止他人蹭热度,也能为未来业务拓展留足空间。
回到国内,随着全民健身意识提升,体育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5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其中球类运动相关产品的增速尤为明显。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开始重视知识产权布局。比如去年杭州某新兴网球服品牌,在完成产品设计后第一时间就委托专业机构做了商标检索和多类别注册,避免日后出现纠纷。
那么普通创业者该怎么操作呢?建议第一步先明确自己的主营业务方向,再对照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选择对应类别。如果资金允许,最好请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帮忙做一次全面检索,看看有没有近似商标存在,避免白忙一场。同时,考虑到未来发展可能性,可以适当提前注册关联类别,形成保护闭环。
其实不只是网球,任何体育项目的商业化都绕不开商标这道坎。从羽毛球到匹克球,从小众运动到大众热潮,品牌的建立往往始于一个名字、一个标志,而守住这个名字,靠的就是扎实的知识产权布局。与其等到被人抢注才后悔,不如早早动手,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说到底,网球不只是挥拍击球的运动,它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符号。当我们在球场上奔跑时,或许不会想到背后的商标分类问题,但正是这些看似枯燥的规则,默默支撑着整个产业的有序运行。热爱网球的人越来越多,愿每一个用心做品牌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有帮助(102)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