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越来越热,阳光也越来越刺眼,不少朋友开始考虑入手一副偏光镜。无论是开车、骑行,还是去海边度假,一副好的偏光镜不仅能提升颜值,更重要的是能有效过滤强光、减少眩光,保护眼睛。不过,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自己想开个品牌,做偏光镜生意,那“偏光镜”这个名称在商标注册时该归到哪一类呢?这可不是随便填个类别就能搞定的事儿。
其实,很多人对商标分类并不熟悉。我国采用的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尼斯分类”,目前共有45个类别,其中1到34类是商品,35到45类是服务。而像偏光镜这种产品,虽然看起来只是眼镜的一种,但在商标注册中却有讲究。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分类标准,偏光镜属于第9类。具体来说,是第9类中的“0921 群组”,也就是“光学器械和仪器”这一项。这个群组里包括了太阳镜、近视太阳镜、护目镜、偏光眼镜等与视觉保护相关的光学产品。也就是说,如果你打算注册“XX偏光镜”这样的品牌名称,就必须在第9类中提交申请,否则即使名字再好听,也拿不到合法的商标保护。
可能有人会问:那眼镜架、镜片是不是也在这类?没错,只要是用于矫正或保护视力的器具,比如普通眼镜、隐形眼镜、镜片、甚至防蓝光眼镜,基本都归在第9类。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大牌眼镜厂商,比如雷朋Ray-Ban、暴龙BOLON,它们的核心商标都在第9类注册的原因。
不过,这里也得提醒一下,现在做品牌讲究的是全方位布局。虽然偏光镜本身在第9类,但如果你还打算在线上开店、做广告推广,那就不能只注册一个类别了。比如,你想通过电商平台卖货,就得在第35类注册,因为这一类管的是“广告、商业经营、零售服务”;如果你想开发自己的App来管理会员或销售产品,那第42类科技服务、软件设计也得考虑;要是未来还想开线下体验店,第39类运输、商品包装和储存也可能用得上。
最近就有个案例挺有意思。去年底,广东一家新兴户外品牌想推出自家的偏光太阳镜系列,创始人一开始只在第9类注册了商标,结果刚上线没多久,就被同行抢注了相同名字在第35类的服务商标,导致他们在抖音、淘宝等平台推广时频频被投诉侵权,最后不得不花额外费用协商转让或改名,白白损失了不少时间和市场机会。
这也说明,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光有产品不够,品牌保护必须提前规划。尤其是像偏光镜这种外观容易模仿、品牌辨识度高的产品,一旦名字被别人抢注,后续维权成本非常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户外运动和自驾游的兴起,偏光镜的需求这几年明显上涨。据2025年中国眼镜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功能性太阳镜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5%,其中偏光镜占比接近六成。很多原本做运动装备的品牌,比如探路者、凯乐石,也开始推出自有品牌的偏光镜产品。这意味着,未来在第9类“光学器械”这个赛道上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早一步注册商标,就多一分主动权。
当然,注册商标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除了选对类别,还要注意商标的设计是否具有显著性,不能太通用。比如直接用“超清偏光镜”这种描述性词汇,大概率会被驳回。最好是有独特性的名字或图形,比如结合自然元素、户外精神来命名,既容易记忆,也更容易通过审核。
还有一个小细节容易被忽略颜色组合。有些品牌会在商标中加入特定的颜色搭配,比如经典的茶色镜片配金属边框,如果想把这种视觉风格也纳入保护范围,可以在申请时选择“颜色组合商标”,这样能更全面地防止抄袭。
偏光镜虽然是个小物件,但背后的知识产权门道可不少。对于消费者来说,选一副靠谱的偏光镜,看的是品牌和质量;而对于创业者来说,要想让品牌真正立得住,第一步就是把商标这件事儿办明白。第9类是基础,但别忘了结合业务模式,做好多类别布局。毕竟,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名字叫得响,还得护得住,才能走得远。
前几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位老同学刚注册了自己的户外眼镜品牌,特意跑去找代理机构做了全类检索和核心类别注册。问他为啥这么谨慎,他说:“现在仿款太多,不想辛辛苦苦打出来的牌子,最后给别人做了嫁衣。”这话听着简单,道理却很实在。
有帮助(78)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