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赚100万,在内地、香港和新加坡,最后真正能放进自己口袋里的钱,差别有多大?这个问题听起来像是“凡尔赛”开头,但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打工人、创业者甚至自由职业者关心的现实问题在不同地方工作生活,税负差异到底有多明显?
最近,随着跨境就业、远程办公和海外投资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税务规划。尤其是在2025年即将实施的新一轮税收政策调整背景下,内地、香港和新加坡的个税制度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我们不妨用一个具体例子来直观对比:假设一个人年薪100万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不考虑社保、专项扣除和其他补贴,只看基本个人所得税,最终到手能差多少?
先看内地。按照中国现行的累进税率表,年收入100万元属于最高档税率35%的区间。计算下来,应纳税所得额减去6万元起征点后,再逐级累加,实际缴纳个税约31.8万元左右。也就是说,税后到手大约68.2万元。这还没算上“五险一金”的个人缴纳部分,如果加上这部分,实际可支配收入还会再打个折扣。
而到了香港,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香港实行的是地域来源征税原则只对在香港境内产生的收入征税,且税率采用累进制,最高不超过15%。以100万港元收入为例约合92.7万人民币,扣除基本免税额后,实际缴税约为12.8万港元左右,税后到手接近87万港元,折合人民币约80.5万元。更重要的是,香港没有资本利得税、股息税和遗产税,对于有投资收入的人来说,优势更加明显。
再来看新加坡。新加坡的个税体系同样采用累进税率,但整体税率较低,最高档为24%,而且适用于年收入超过32万新元的部分。对于100万新元收入来说,虽然看起来很高,但实际有效税率并不像表面那么吓人。经过计算,100万新元约合520万人民币收入对应的个税约为15.6万新元,税后到手约84.4万新元。但如果换算成同等人民币收入即约100万人民币约20万新元,则应缴个税仅约1.8万新元,税后到手约18.2万新元,折合人民币约95万元。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同样是100万人民币级别的年收入,在新加坡反而最划算,税后能拿回近95万;香港次之,到手约80万;而内地则最少,仅剩不到69万。三地之间最大差距接近26万元相当于一辆中端SUV的价格。
当然,有人会说:“这些地方的生活成本也不一样啊。”确实如此。新加坡和香港的房价、租金、教育支出普遍高于内地一线城市,但在高收入群体中,很多人更看重的是长期资产配置的便利性和税务环境的稳定性。比如,近年来不少内地企业家选择在新加坡设立家族办公室,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进行全球资产布局。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数据,截至2025年底,该国已批准超过1500个家族办公室项目,管理资产总额突破500亿新元,较前一年增长超40%。
与此同时,香港也在持续优化其税务竞争力。2025年预算案中提出将进一步扩大人才引进计划的税务减免范围,针对高端人才提供为期五年的一次性退税支持。这意味着未来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士在香港工作的实际税负可能进一步降低。
相比之下,内地近年来也在推进个税改革,比如增加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试图提升中低收入者的获得感。但对于高收入人群而言,目前的税率结构仍相对刚性,缺乏灵活性。尤其是在鼓励科技创新和吸引国际人才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公平与效率,成为政策制定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不过话说回来,税务只是决定生活质量的一个维度。选择在哪里工作和生活,还得综合考虑职业发展机会、家庭需求、社会环境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合理的税务安排能让辛苦赚来的钱更“耐用”。特别是对于从事金融、科技、咨询等行业的专业人士,提前了解不同地区的税制差异,或许能在关键时刻省下一大笔开支。
归根结底,赚钱不易,守住也重要。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知道每一分钱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有帮助(259)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