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五谷杂粮”这个词能不能注册成商标的话题,在朋友圈和一些生活类公众号里悄悄火了起来。不少人看到新闻说,某家主打粗粮食品的公司想把“五谷杂粮”注册成自己的品牌,结果被驳回了,心里直犯嘀咕:这四个字不是大家日常都在用吗?怎么就不能当商标了?
其实啊,这事还真不奇怪。咱们先来捋一捋,“五谷杂粮”到底指的是啥。简单说,就是稻、黍、稷、麦、菽这些传统主粮,再加上小米、高粱、荞麦、燕麦、藜麦等杂粮。它们是中国人饭桌上最接地气的存在,尤其是这几年,随着健康饮食观念兴起,越来越多家庭开始用糙米代替白米,早餐来碗杂粮粥,下午加个杂粮馒头,吃得既饱腹又养生。
正因为“五谷杂粮”代表的是一类天然、健康的食品类别,它在法律上就被归为“通用名称”。根据我国商标法第十一条规定,像这种直接表示商品原料、功能、用途或特点的词汇,缺乏显著性,不能作为商标注册。换句话说,你不能把“苹果”注册成水果店的专属商标,也不能把“牛奶”当成某个品牌的独家名字否则别人还怎么说话、怎么做生意?
那“五谷杂粮”属于哪一类商标呢?从分类上讲,它主要涉及的是第30类商标。这一类包括了咖啡、茶、糖、米、面、面粉制品、谷物制品、方便食品等。比如你开一家卖杂粮粉、杂粮饼干的店,申请商标就得往第30类里报。但关键在于,你不能直接用“五谷杂粮”这四个字去注册,得换个有辨识度的名字,比如“谷小满”“粮心坊”“粗粮日记”之类的,既保留了品类联想,又有自己的品牌个性。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那为啥市面上还能看到不少包装上印着“五谷杂粮”的产品?这不是矛盾了吗?其实不矛盾。商标保护的是“作为品牌使用的标识”,而不是完全禁止使用这个词。比如你在产品外包装写“本品选用优质五谷杂粮制成”,这是描述性使用,合法合规;但如果你把“五谷杂粮”四个字放大加粗,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还配上独特的字体和图形,让人一看就觉得是个品牌名,那就涉嫌违规了。
最近就有个典型案例。2025年,某电商平台上有款热销的杂粮组合包,包装正面大写着“五谷杂粮王”,商家还特意设计了个龙形图案,试图强化品牌印象。结果被同行举报,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后认定,“五谷杂粮”属于公共领域词汇,不能独占使用,最终要求下架整改。这件事也给不少中小食品企业提了个醒:起名字要动点脑筋,别图省事直接拿品类词当品牌。
当然,也不是所有带“谷”“粮”字的都注册不了。只要名字整体有足够的创意和区分度,还是能成功注册的。比如“良品铺子”虽然卖坚果杂粮,但它名字本身不直接指向具体原料;再比如“三只松鼠”做混合坚果,名字跟食材毫无关系,反而因为形象鲜明更容易被记住。这些品牌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它们没有跟通用词硬碰硬,而是另辟蹊径,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记忆点。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类争议其实也有好处。你想啊,如果真让一家公司垄断了“五谷杂粮”这个名字,以后别人卖同类产品都不敢这么叫,岂不是乱套?市场上需要的是百花齐放,是靠品质和服务赢得口碑,而不是靠抢注一个大众词汇来设门槛。
现在越来越多人注重饮食健康,五谷杂粮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健康食品消费趋势报告,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全谷物食品支付溢价。这也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企业进入这个赛道。这时候,如何取一个既好记又合规的品牌名,就成了第一步的关键。
说到底,“五谷杂粮”不是谁家的专属标签,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饮食智慧,是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寻常味道。它可以出现在配料表里,可以写在宣传语中,但不该被圈起来变成某个人的私产。真正的好品牌,不需要靠占有一个公共词汇来证明自己,而是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让消费者记住它的名字。
就像街角那家每天排长队的杂粮煎饼摊,老板从没说自己是“正宗五谷杂粮第一人”,可大家还是愿意一大早跑去买一份,热乎乎地捧在手里。有时候,最朴素的东西,反而最有生命力。
有帮助(330)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