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关注文创产业的朋友都在讨论一个话题:敦煌壁画火出圈了。从手机壳到丝巾,从咖啡杯到盲盒,那些千年前的飞天、菩萨、藻井图案,如今被印在各种商品上,成了年轻人追捧的“国潮”元素。但热闹背后,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这些用着古代艺术形象的产品,真的合规吗?尤其是,如果有人想把这些壁画做成品牌、注册成商标,该走哪一类?
这可不是个小问题。随着传统文化复兴,越来越多设计师、文创公司甚至个体户都想把传统艺术元素商业化。比如去年就有新闻报道,某地一家文创企业尝试将一幅唐代风格的壁画局部注册为图形商标,结果被驳回,理由是“缺乏显著性”或“可能误导公众”。这件事当时在业内引起不小讨论。
那么,壁画到底能不能注册商标?如果能,又该归到哪一类?
首先得说清楚,壁画本身作为文化遗产,尤其是像敦煌莫高窟这样的国家级文物,其原始图像属于公共领域,不能被个人或企业独占。你不能说“这幅飞天图是我的”,然后禁止别人使用。但关键在于你可以基于壁画进行再创作,形成具有识别性的新设计,并以此申请商标。
这就涉及到商标法里的核心原则:显著性和可区分性。换句话说,你提交的图案得让人一眼看出这是某个品牌、某个产品,而不是单纯复制古画。比如,把一整幅五台山图原封不动搬上去,大概率会被驳回;但如果提取其中的莲花纹样,加上现代线条重构,再配个独特的字体logo,组合成一个新的视觉符号,那就有可能通过。
接下来就是分类问题。根据中国商标分类体系采用国际通用的尼斯分类,商标共分45类,涉及商品34类、服务11类。壁画相关的商标注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类别:
第16类:纸品、印刷品、文具等。比如明信片、笔记本、书画复制品。如果你做的是壁画主题的文创手账本,这一类必须注册。
第20类:家具、镜子、相框等家居装饰品。现在很多公司将壁画做成装饰画出售,这类就属于20类保护范围。
第21类:日用陶瓷、玻璃器皿、杯子、餐具等。像之前火爆的“敦煌色”釉下彩茶具套装,就得在这类注册商标。
第25类:服装、鞋帽。近年来流行的“汉服+壁画元素”设计,比如把琵琶飞天图案印在裙摆上,就需要注册这一类。
第35类:广告、零售、电商平台服务。哪怕你不生产实物,只是开个网店卖壁画周边,也得注册这一类,否则别人可以模仿你的店铺名称和营销方式。
像第9类电子设备、APP图标、第41类教育培训、文化展览也常被涉及。比如开发一款以壁画故事为主题的儿童教育App,或者举办沉浸式数字艺术展,这些服务都需要对应的商标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对“非遗+商业”的支持力度加大。202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中明确鼓励对传统美术、技艺进行创新性转化,并支持合法合规的品牌化运作。这意味着,只要你不是照搬文物原图,而是进行了创造性转化,注册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当然,实际操作中也有坑。比如有些人以为只要改一点点颜色就算“再创作”,其实远远不够。审查员会看整体视觉效果是否具备原创性和辨识度。建议在提交前找专业代理机构评估,避免白白浪费时间和费用。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抢注。这几年出现过个别公司批量注册各地石窟、寺庙壁画中的常见元素,试图垄断使用权。这种行为不仅违背文化传播初衷,也可能因“恶意注册”被宣告无效。真正用心做文化的团队,更应该注重长期品牌建设,而不是钻空子。
壁画能不能注册商标,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转化”而非“搬运”。它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审美和责任的体现。我们乐见更多人把老祖宗的艺术带到现代生活中,但也希望这份热爱是尊重的、可持续的。
就像一位敦煌研究院的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说的:“壁画不是静止的遗产,它是流动的美。让它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保护。”当我们在杯子上看见飞天,在衣服上遇见菩萨,那一刻,历史与生活完成了温柔的对接。而商标,不过是这场对话中的一张通行证罢了。
有帮助(265)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