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中国企业出海上市的讨论又热了起来。特别是那些被称为“大红筹”的公司它们虽然业务根植于中国,却选择在海外资本市场挂牌,比如美国的纽交所、纳斯达克,或者香港联交所。这其中,一个关键的技术架构被反复提及:VIE可变利益实体模式。它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中国民营企业通往国际资本的大门,也让财富、机会与风险在这条路上交织并行。
VIE,说白了就是一种“协议控制”结构。由于中国对部分行业尤其是互联网、教育、媒体等的外资准入有严格限制,直接让外国投资者持股几乎不可能。于是聪明的企业家和投行就想出了这个办法:在国内设立一家内资运营公司,在境外注册一个上市主体,再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合同安排,把境内公司的利润和控制权“转移”到境外公司名下。这样一来,境外投资者买的虽然是离岸公司的股票,但实际分享的是中国本土业务的收益。
这招儿最早被新浪在2000年用上,后来百度、阿里、腾讯这些巨头纷纷效仿。如今,从拼多多到理想汽车,从京东到小鹏,几乎每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中概股背后,都有VIE的身影。它不仅解决了“不能投”的问题,还让中国创新企业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融资、扩张。
最近的一则新闻很有代表性。今年初,某知名在线教育平台宣布计划重启赴美IPO,引发市场关注。尽管过去几年受政策调整影响,不少中概股经历震荡,但这并不妨碍一些企业重新评估海外市场的价值。尤其是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股科技板块回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公司开始考虑重返国际舞台。而支撑这一切的,依然是那个老朋友VIE架构。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宁愿绕个弯子也要走这条路?答案很简单:钱和机会。国内A股虽然体量大,但审批严、周期长,尤其对盈利能力和股权结构要求高。相比之下,美股更看重成长性,哪怕你现在不赚钱,只要故事讲得好、用户增长快,就能拿到估值溢价。这对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更重要的是,国际资本市场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品牌背书、管理规范和全球视野。一旦成为公众公司,企业的治理结构必须透明化,财务数据要经得起审计,信息披露也得合规。这种倒逼机制,往往能推动企业从“草台班子”向现代公司转型。同时,海外上市也让中国企业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被更多人看见,为后续的国际合作、跨境并购打下基础。
但硬币总有另一面。VIE的本质是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控制权,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股权。这就埋下了隐患。一旦发生纠纷,境外投资者很难真正掌控境内资产。过去曾有过案例,个别实控人利用双重身份,在境内外玩起“左右手互搏”,损害小股东利益。虽然这种情况不多见,但足以让人警觉。
监管环境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风险。中美在审计底稿、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博弈,一度导致多家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尽管后来通过协商有所缓和,比如中美签署新的审计监管合作协议,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企业在享受全球化红利的同时,也得时刻准备应对地缘带来的波动。
有意思的是,近年来不少企业开始采取“双线作战”策略。一边维持VIE架构登陆美股或港股,另一边积极布局A股市场,比如通过CDR中国存托凭证回归科创板或创业板。这样既能分散风险,又能兼顾不同市场的优势。像网易、携程这样的老牌中概股已经完成港股二次上市,既保留了海外融资渠道,又贴近本土投资者。
回头来看,VIE不仅仅是一种金融工具,更是中国企业在特定发展阶段的一种生存智慧。它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的需求:当国内市场还不够开放时,企业家们用创新的方式突破制度瓶颈;当全球资本渴望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时,VIE成了连接彼此的桥梁。
这条路从来不是坦途。有人因它一夜暴富,也有人因它折戟沉沙。但它确实让更多普通人看到了可能性原来一个想法、一个App、一次技术创新,真的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变成改变命运的力量。
今天,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注册制全面推行,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企业选择直接上市。但无论如何,VIE在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中的角色,已经写进了历史。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规则与现实的缝隙之间,关键是你有没有勇气和智慧去抓住它。
有帮助(159)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