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零售业又传来一则消息:知名连锁百货公司Macy’s宣布计划关闭旗下数十家门店,并进行业务重组。这让人不禁想起几年前同样陷入困境的J.C. Penney和Sears。这些曾经家喻户晓的品牌,为何说倒就倒?从一家公司决定申请破产保护,到真正完成破产重组甚至彻底退出市场,到底需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背后牵扯着法律程序、债权人博弈、资产处置等一连串复杂操作。
在美国,企业破产主要依据美国破产法第7章清算和第11章重组进行。我们常说的“破产重组”,通常指的是第11章破产保护。这种机制的目的不是让企业立刻关门大吉,而是给它一个喘息的机会,在法院监督下重新调整债务结构、削减成本、保留核心业务,争取东山再起。
那么,这个过程究竟要多久?
答案是:没有固定时间表。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比如2025年疫情期间申请破产的租车巨头Hertz,整个重组过程只用了不到半年。他们迅速出售部分资产、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很快摆脱了破产状态。而像航空业巨头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2011年申请破产后,整整花了近两年才完成重组。更极端的例子是能源公司Enron,虽然早在2001年就申请破产,但相关的清算和法律纠纷一直持续到十多年后才基本结束。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关键在于企业的规模、债务复杂程度以及是否有“救命钱”进来。
以最近备受关注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elsius Network为例。这家公司在2025年6月因流动性危机暂停提现,随后在7月正式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两年过去了,它的重组方案仍在拉锯中。数百万用户还在等待返还资产,而公司高管与债权人之间关于资产如何分配的争论迟迟未决。这说明,一旦涉及大量散户投资者和复杂的数字资产,破产流程就会变得异常漫长。
相比之下,一些传统行业企业如果结构清晰、资产明确,推进速度就快得多。比如服装品牌Brooks Brothers,2025年受疫情冲击申请破产,但由于品牌仍有市场价值,很快就有私募基金出价接手。整个过程不到三个月,门店照常营业,员工也基本保留,消费者几乎没察觉到变化。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债务人持有资产”Debtor in Possession, DIP融资。这是指企业在破产期间获得新的贷款,用来维持运营。如果能顺利拿到DIP资金,企业就有机会边重组边做生意,不至于停摆。反之,若融资无门,可能被迫从第11章转为第7章清算,也就是直接关门走人。
当然,也不是所有申请破产的企业都能重生。数据显示,大约只有20%左右的第11章破产案最终成功重组并恢复盈利。更多企业是在重组过程中发现无力回天,最终选择出售资产或彻底清盘。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共享办公企业WeWork,虽未正式破产,但近年来大幅裁员、关闭网点,被外界视为“缓慢破产”的典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美国企业申请破产的数量有所上升。根据数据分析公司BankruptcyData的数据,2025年全美有超过500家企业提交了第11章破产申请,总负债超过1000亿美元。进入2025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零售、房地产和科技初创公司成为重灾区。高利率环境导致融资困难,消费者支出趋于保守,许多企业在过去几年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
不过,美国社会对破产的态度相对宽容。企业破产不等于“失败者”,反而常被视为商业周期中的正常环节。像特斯拉、亚马逊早年都曾濒临破产边缘,但通过战略调整和资本支持挺了过来。华尔街也有一批专门投资“困境资产”的基金,专盯那些处于破产重组中的企业,试图低价收购股权或债券,赌它能翻身。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企业破产最直观的影响可能是手里的礼品卡作废、会员权益缩水,或是常去的商店突然关门。但从宏观角度看,破产制度其实是一种“排毒机制”。它让资源从效率低下的企业流向更有活力的新主体,推动经济不断新陈代谢。
所以说,从申请破产到真正走出困境,时间长短不一,关键看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有没有人愿意接盘、能不能快速做出取舍。就像人生难免起落,企业也有高低潮。重要的是,在跌倒之后,能不能找到站起来的方式。
有帮助(89)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