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创业的朋友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我想开个奶茶店,顺便卖点周边文创产品,那我的商标能不能同时用在饮料和杯子、T恤上?说白了,就是不同类别的商品或服务,能不能注册同一个商标?这事儿听起来简单,其实里面门道不少。
先说总结:可以。 同一个商标,完全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上申请注册。但关键在于“申请”这两个字你得一项一项去提交,而不是注册一次就万事大吉。
咱们拿最近的一个新闻来举例。今年年初,某知名咖啡品牌被发现悄悄注册了“XX元宇宙”“XX农场”等多个商标,涵盖的类别不仅有第30类咖啡、茶饮等,还包括第9类APP软件、第41类教育培训、第43类餐饮服务甚至第35类广告销售。虽然目前还没看到这些业务全面落地,但从商标布局来看,企业明显在为未来的多元化发展铺路。这说明什么?大公司早就明白,商标不是只保护眼前生意的“小篱笆”,而是未来扩张的“通行证”。
那商标到底是怎么分类的?咱们国家采用的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把所有商品和服务分成45个类别,其中1到34类是商品,35到45类是服务。比如你开餐厅,核心要注册的是第43类餐饮服务;如果你还自己生产酱料,就得加上第30类;要是顺带卖个联名保温杯,那就得盯住第21类厨房用具;再搞个线上会员小程序,第9类也跑不掉。
很多人一开始创业,图省事或者省钱,只注册最直接相关的那一类。结果呢?等品牌做起来了,想出周边、做联名,甚至开子品牌,却发现商标在别的类别已经被别人抢注了。更糟心的是,有时候你根本不知道,直到收到律师函才傻眼。
前几个月就有这么个案例:一位网红甜品店主理人,店名叫“云朵糖”,在当地挺火,后来想推出一款联名护手霜作为伴手礼。结果一查商标,发现“云朵糖”在第3类日化用品已经被一家化妆品公司注册了,而且对方还真出了同名产品。虽然甜品店在食品类有优先使用权,但跨类维权成本高、周期长,最后只能改名或者谈转让,白白多花好几万。
所以,聪明的做法是什么?提前布局,能多注册就多注册。 尤其是你觉得未来可能拓展的方向,哪怕眼下不做,也先把商标“占住”。这就像买房,地段好的地皮你不买,明天可能就被别人拿走了。
当然,也不是说要盲目注册。45个类别全来一遍,费用不低,管理也麻烦。一般来说,建议围绕主营业务,注册3到5个核心类别。比如你是做运动服饰的,第25类服装鞋帽是必须的,第9类运动手环APP、第35类电商销售、第41类健身课程也可以考虑。既控制成本,又留出发展空间。
还有一个常见误区:有人觉得,“我这个品牌名字很特别,没人会跟我撞。”现实可没那么理想。商标审查看的是“是否容易造成混淆”,而不是“是不是一模一样”。就算名字不完全相同,发音近似、字体设计雷同,也可能被驳回。去年有个奶茶品牌想注册“鹿角巷”的升级版名称,结果因为和已有商标构成近似,连续两次被驳回,折腾了好几个月。
另外提醒一点:商标是按类别保护的。你在第30类注册了“花间集”卖茶叶,别人照样可以在第25类注册“花间集”开服装店只要不造成消费者误认,法律是允许的。反过来,如果你发现有人在同类商品上用了相似商标,导致顾客混淆,那就可以依法维权。
商标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项长期资产。尤其是现在创业环境变化快,跨界、联名、IP化越来越普遍,提前把商标类别想周全,等于给自己的品牌上了双重保险。别等到火了才想起来补救,那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说到底,做生意拼的不只是产品和流量,还有看不见的“地基”功夫。商标注册这事,看起来枯燥,关键时刻却能决定你是继续往前跑,还是原地打转。
有帮助(108)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