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个话题:要不要去新加坡开公司?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新加坡新一轮的创业扶持政策来了,力度之大,堪称近年来最“香”的一次。10万新元的补贴、九大配套支持措施,再加上本身稳定的营商环境和便利的国际通道,让越来越多创业者把目光投向了这个东南亚小红岛。
这波政策红利不是空穴来风。根据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2025年底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将重点加大对初创企业的资金与资源投入。其中,“Startup SG Equity”计划升级后,将联合私人投资者共同注资早期项目,最高可提供10万新元的直接资金支持。这笔钱不需要立刻还,也不稀释创始人过多股权,对刚起步的团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更吸引人的是,这10万新元只是“开胃菜”。新加坡这次推出的“九大扶持政策”覆盖了从注册、融资到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的全链条。比如,在公司注册环节,推出了“一键通”在线服务,最快一天就能完成企业设立;对于符合条件的科技类初创公司,还能享受前三年企业所得税减免,首10万新元应税收入税率仅为4.25%。
而且,新加坡在人才引进上也放开了手脚。通过“Tech.Pass”和“Founder’s Visa”等专项签证,海外创业者可以快速拿到长期居留资格,配偶也能合法工作,孩子可入读本地学校。这对于很多打算“举家搬迁”的创业者来说,解决了后顾之忧。
其实,这波政策升温的背后,是新加坡在全球创新版图中持续加码的战略意图。根据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新加坡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五,仅次于瑞士、瑞典等传统强国。而像Grab、Lazada、Sea Group这些耳熟能详的独角兽,最初都是在新加坡孵化或总部设在此地。
最近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一家来自中国的AI医疗初创团队,去年底落户新加坡,短短半年就拿到了5万新元的研发补助,还通过“Startup SG Marketplace”对接到了东南亚多家医院的合作机会。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里的政策不是写在纸上的,是真的有人帮你落地。”
当然,新加坡的优势不止于补贴。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连接东西方市场的枢纽。以物流为例,新加坡港常年位居全球最繁忙转运港前列,跨境电商企业在这里设点,能轻松辐射印尼、越南、泰国等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同时,新加坡金融体系成熟,美元结算便捷,对外汇管制几乎为零,这对需要频繁跨境交易的企业来说,省去了太多麻烦。
更别说这里的法治环境和商业信誉。合同执行效率高,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哪怕你是个只有三个人的小团队,签下的协议也会被认真对待。这种“规则明确、办事透明”的氛围,正是许多创业者最看重的软实力。
不过,政策再好,也得看适不适合自己。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在新加坡起步。比如重资产制造、大规模生产型企业,可能在当地会面临成本偏高的问题。但如果你做的是科技、金融科技、绿色能源、数字服务这类轻资产、高附加值的业务,那新加坡的生态链就非常匹配。
语言和文化也是加分项。虽然官方语言是英语,但华人占多数,中文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很多中国创业者过去后发现“没那么水土不服”。加上本地机构普遍配备双语服务人员,沟通障碍大大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降低试错成本,新加坡还推出了“沙盒机制”。比如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在监管沙盒内测试新产品,无需立即满足全部合规要求。这种“先试跑、再规范”的思路,给了创新更多容错空间。
回到那句老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现在的新加坡,就像当年的深圳,正张开双臂欢迎全球的创新力量。10万新元的补贴或许不能让你一夜暴富,但它代表的是一种信号只要你有想法、有能力,这个国家愿意真金白银地陪你一起闯。
如果你正在考虑出海,不妨把新加坡放进选项里。查查政策、问问过来人、跑一趟实地考察,说不定,你的下一个事业起点,就在这座花园城市悄然萌芽。
有帮助(125)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