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关注跨境电商和海外资本市场的人都在讨论一个新趋势:红筹架构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其中一种名为JVJoint Venture架构的模式,正逐渐成为中国卖家出海上市的新选择。
说起红筹架构,其实并不陌生。过去十几年里,很多中国企业为了登陆海外市场,尤其是美股或港股,都会采用红筹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把国内的运营实体通过一系列股权或协议控制的方式,装进一个境外注册的控股公司,然后以这家境外公司的名义去申请上市。这种结构绕开了外资准入限制,也便于引入国际资本,一度是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出海的“标配”。
但近年来,随着全球监管趋严、中美审计风波不断,传统红筹路径变得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一些中概股遭遇退市风险后,企业对合规性、稳定性和融资效率的要求更高了。这时候,JV架构开始浮出水面,成为不少中国卖家眼中的“新解法”。
所谓JV架构,指的是中国企业与境外合作伙伴共同设立合资企业,并以此作为海外上市主体的一种安排。不同于以往完全由境内实控人100%控制的红筹模式,JV更强调合作与资源整合。比如,一家主营家居用品的中国跨境电商,可以与东南亚某地的本地分销商或物流平台合资成立公司,双方按比例出资、共享收益,再以这家合资公司为主体申请在新加坡或美国上市。
听起来像是“分蛋糕”,但实际上,这种模式反而让中国企业更容易被国际市场接受。一方面,本地伙伴的加入能有效降低政策壁垒和文化隔阂;另一方面,合资结构本身也增强了财务透明度和治理规范性,更容易满足海外交易所的审查要求。
最近就有个典型案例。2025年初,一家主营户外装备的浙江企业通过与德国某零售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成功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挂牌。虽然这家公司90%以上的生产和供应链仍在中国,但因为JV架构下有明确的欧洲收入来源、本地团队和合规体系,上市过程比预想顺利得多。更关键的是,借助德国合作伙伴的渠道资源,产品迅速进入了欧洲主流商超系统,实现了“上市+拓市”双线突破。
这背后反映出一个现实变化:今天的海外市场,不再只看“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更看重“本地化运营”的可持续能力。而JV架构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桥梁既保留了中国企业在生产、供应链上的高效基因,又通过本地合作补齐了品牌认知、渠道建设和合规管理的短板。
从融资角度看,JV架构也让中国卖家有了更多元的选择。传统红筹往往依赖美元基金支持,但在当前全球利率高企、VC投资趋于谨慎的环境下,寻找愿意长期押注单一中资背景企业的投资人并不容易。而JV模式下,由于有本地战略投资者背书,不仅更容易获得银行授信和补贴,还能吸引区域性产业基金的关注。像中东、东南亚等地的主权财富基金,近年来就特别青睐这类“中外联姻”项目,认为它们兼具增长潜力和风险分散价值。
当然,JV也不是万能钥匙。合作就意味着妥协,股权分配、决策机制、利润分成等问题处理不好,反而可能拖慢发展节奏。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在选择伙伴时更加理性,不能只图快上市,而要真正评估对方能否带来不可替代的资源协同。
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不再急于“包装上市”,而是沉下心来搭建可持续的出海生态。有的企业在越南合资建厂,既规避贸易壁垒,又能享受当地税收优惠;有的则与澳洲电商平台联合运营品牌,实现数据共通、库存共享。这些实践都在悄悄重塑“中国卖家”的国际形象从低价代工者,转向具备全球运营能力的品牌方。
可以说,JV架构的兴起,不只是资本路径的技术调整,更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思维的一次升级。它提醒我们:走出去,不等于简单复制国内模式,而是要学会借力、融合、共生。
未来几年,随着RCEP区域合作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进一步开放,类似JV这样的创新架构可能会越来越常见。对中国卖家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跃迁机会。谁能率先搭好桥、走稳路,谁就有望在全球舞台上讲出一个更扎实、更可信的成长故事。
有帮助(238)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