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做跨境生意的朋友都在讨论一个话题:新加坡的创业环境是不是变“香”了?尤其是看到新闻里提到,新加坡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初创企业的扶持政策,包括最高10万新元的补贴和九大配套支持措施,很多中国卖家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东南亚“小红点”的潜力。
这波政策红利来得确实挺猛。据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发布的最新消息,为了吸引更多国际创新企业落地,新加坡正在加码对科技型、可持续发展类初创公司的支持力度。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Startup SG Founder”计划升级版符合条件的创业者不仅能获得高达5万新元的直接资金支持,如果项目具备高成长性或解决社会痛点,还能额外申请最多5万新元的成长资助,合计达10万新元约合52万元人民币。这笔钱虽然不能算巨款,但对于刚起步、需要烧钱跑模型的团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除了真金白银的补贴,更吸引人的是那“九大扶持政策”。比如免费的创业辅导课程、背书的办公空间租金减免、快速通道注册公司服务、税务优惠期、人才引进便利化等等。特别是对于中国卖家而言,这些政策降低了进入门槛,也减少了初期试错成本。
为什么现在是个好时机?我们可以看看最近的市场动向。根据海峡时报今年初的报道,2025年全年,有超过1.8万家新公司在新加坡注册成立,其中来自中国的创业者占比明显上升,尤其是在电商、AI应用、绿色科技和消费品领域。像SHEIN、Temu这样的平台虽然主打欧美市场,但它们在东南亚的供应链布局早已悄悄落子新加坡。而更多中小卖家,则是看中了这里作为区域总部的跳板作用既能辐射印尼、越南等高速增长市场,又能享受稳定法治环境和高效物流体系。
举个例子,杭州一位做宠物智能用品的创业者李总,去年底把公司注册在新加坡,利用当地政策拿到了6万新元的启动资金,还通过推荐对接上了本地孵化器。他告诉我:“以前觉得新加坡成本高,但现在发现,这里的资源密度和国际化程度,反而能帮我们更快打开东盟市场。而且客户觉得你是‘新加坡品牌’,信任度直接拉满。”
当然,也不是所有中国卖家都适合立马搬过去。新加坡的优势在于“桥头堡”功能,而不是大规模生产制造。它的土地和人力成本依然偏高,不适合重资产运营。但对于那些想做品牌出海、搭建海外团队、或者测试新产品模式的卖家来说,这里提供的不仅是资金支持,更是一整套成熟的商业基础设施。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融资环境。新加坡近年来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吸引了大量风投机构设立亚太总部。如果你的项目有技术含量或清晰的增长路径,拿到下一轮融资的概率比在国内某些三四线城市要高得多。而且当地鼓励“政企合作”,经常组织路演、对接会,帮助初创企业链接资本和产业资源。
那么,中国卖家具体该怎么操作?第一步,先评估自己的业务是否符合新加坡重点扶持的方向。目前来看,数字经济、清洁能源、医疗健康、农业科技这几个赛道最容易获得政策倾斜。第二步,找靠谱的本地服务机构协助注册公司、申请补贴,避免因不熟悉流程而踩坑。第三步,善用提供的免费培训和 mentorship 项目,很多导师都是成功企业家或前跨国公司高管,他们的经验非常宝贵。
值得一提的是,中新两国之间的商务往来一直比较顺畅。无论是签证便利性还是语言沟通英语+中文双语普及,都让中国创业者适应起来相对容易。再加上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对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少,资金进出自由,这对跨境电商的资金回流尤其重要。
说到底,政策红利不会永远存在,窗口期往往也就两三年。现在冲进去的,可能是第一批吃到甜头的人;等大家都挤破头再跟进,竞争格局就完全不同了。与其观望,不如实地考察一次,亲自感受下当地的创业氛围。
其实,不管是留在国内深耕,还是走出去另辟蹊径,关键是要看清趋势、找准定位。新加坡这一轮发力,不只是为了抢企业,更是要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而对中国卖家来说,这或许正是借船出海、实现品牌升级的好机会。
有帮助(37)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