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做跨境电商的朋友都在讨论一个话题:欧盟新规定下,哪些商品必须指定责任人?这个问题可不是小打小闹,尤其对在亚马逊、速卖通、Temu这些平台上卖货的中国卖家来说,一旦没搞清楚规则,轻则产品下架,重则账户被封,损失不小。
事情得从2025年欧盟推出的通用产品安全法规GPSR说起。这项新规原本计划2025年12月正式实施,后来推迟到了2025年12月13日。虽然时间上宽限了几个月,但留给企业准备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了。特别是那些长期依赖“无品牌”“白牌”模式出海的卖家,这次可能真要动真格地合规了。
简单来说,GPSR的核心要求之一就是:所有在欧盟市场销售的非食品类消费品,都必须有一个“欧盟责任人”EU Responsible Person。这个责任人不是随便找个人挂名就行,而是要能真实承担起产品安全责任的实体可以是制造商、进口商,也可以是授权代表,但必须在欧盟境内有注册地址和联系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些商品必须指定责任人?
首先,几乎所有通过电商平台销往欧盟的消费类产品都包括在内。比如常见的家用电器、儿童玩具、照明设备、电子产品配件像手机壳、充电线、个人护理工具如电动牙刷、美容仪,还有纺织品、厨房用具等等。只要是普通消费者会买的日用品,基本都在监管范围内。
举个例子,去年底就有媒体报道,某浙江小家电企业出口了一批智能加湿器到德国,因为产品标签上没有标注欧盟责任人信息,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直接扣留,整批货滞留在仓库,最后不得不花大价钱请合规公司补办手续,还面临罚款风险。这种案例现在越来越多,说明欧盟执法正在从“宽松”转向“严格”。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些卖家觉得“小物件不值钱,没人管”,比如数据线、耳机、钥匙扣这类低价商品,也必须遵守新规。别以为单价低就能钻空子欧盟现在推行的是“全品类覆盖”原则,只要是你卖给消费者的商品,不管贵贱,都得合规。
另外,带电的产品、涉及儿童使用的商品,以及容易引发安全争议的类别比如有加热功能的小家电,审查会更严。今年初,比利时一家市场监管机构就通报了一批来自亚洲的儿童夜灯,因电路设计存在过热隐患被强制召回。调查发现,这些产品不仅没有CE认证,连责任人信息都是伪造的。这件事之后,欧盟多国加强了对电商平台的抽查力度。
那是不是只有贴牌或代工的产品才需要?也不是。哪怕你是自有品牌,只要产品是在中国生产、销往欧盟,就必须指定一名欧盟境内的责任人。换句话说,只要你不是在欧盟本地制造并销售的,这条规则就绕不开。
怎么选责任人?目前主流做法有两种:一是找专业的合规服务机构担任授权代表,他们通常在德国、爱尔兰等地设有公司,能帮你处理产品注册、文件存档、应对监管部门问询;二是如果你已经在欧盟有子公司或合作伙伴,也可以由他们来担任。关键是,这个人或机构必须能随时响应欧盟市场监管部门的要求,比如提供技术文档、配合产品召回等。
还有一个细节很多人容易忽略:产品包装和说明书上必须清晰印制责任人的名称和地址。以前有些卖家只写个邮箱或者网址,现在不行了,必须是真实的物理地址。而且这个信息还得同步上传到电商平台的商品页面,像亚马逊已经更新了后台系统,要求卖家填写“欧盟负责人”字段,否则无法上架新品。
其实从长远看,这个规定也不全是麻烦。它倒逼中国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以前靠“低价冲量”的模式越来越难走通,而注重合规、重视用户体验的品牌反而更容易赢得信任。像深圳有家做智能家居的公司,去年就主动在荷兰设立了合规团队,不仅顺利过渡新规,还因为响应速度快,在欧洲客户中建立了良好口碑,订单不降反增。
说到底,做生意讲究的是“入乡随俗”。欧盟市场门槛高,但消费能力强、用户忠诚度高,值得认真对待。与其等到被处罚再补救,不如早点把责任人安排妥当,把产品文档准备好,踏踏实实把合规基础打牢。
毕竟,风吹得再猛,也吹不倒扎得深的树。
有帮助(170)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