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洲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动作频频,尤其是围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的讨论越来越热。简单来说,EPR就是让企业对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特别是产品用完后的回收和处理。而在这套制度下,欧盟各国对“免费”和“收费”两种方案的选择,成了行业和消费者都关心的话题。
先说说什么是“免费方案”。这并不是指企业真的不用掏钱,而是由或公共财政承担一部分回收处理的成本。比如在德国,部分包装物的回收由市政系统统一负责,居民把垃圾分类后,地方用税收资金来组织清运和处理。这种模式下,企业看似没直接缴费,但其实税负间接转嫁到了所有经济主体身上。它的优点是执行效率高、覆盖面广,公众参与门槛低。毕竟谁都不喜欢额外掏钱,分类扔个垃圾还得看账单,听着就麻烦。
不过,免费也有代价。最大的问题就是“责任模糊”。既然成本不直接挂钩企业,一些厂商就没动力去优化包装设计。反正不管用多少塑料、多复杂的材料,最后都有市政兜底。结果就是资源浪费严重,回收率上不去。有数据显示,尽管德国垃圾分类做得不错,但塑料包装的循环利用率仍不足40%,大量还是靠焚烧或填埋解决。
相比之下,“收费方案”就显得更“市场导向”。典型代表是法国和波兰,企业必须按自己投放市场的包装类型和数量,向专门的合规机构缴纳费用。用的材料越难回收,缴费越高;使用可再生材料越多,反而能享受折扣。这种机制直接把环保成本内部化,逼着企业从源头减少浪费。比如法国一家零食公司就把原来的复合铝塑包装改成了单一材质,虽然初期投入大,但长期缴费省了不少,还赢得了“绿色品牌”的口碑。
收费模式还有一个好处:资金专款专用。企业交的钱不会进国库,而是全部用于支持回收体系建设,比如补贴分拣中心、资助再生材料研发等。这样一来,整个链条形成闭环,谁污染谁买单,公平性更强。而且数据透明,每年都有第三方审计报告,公众也能查到每类包装的回收率和资金流向。
当然,收费也不是万能药。最现实的问题是小企业扛不住。大公司有法务和环保团队,能精准计算合规成本,还能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支出。但中小商家往往连EPR注册流程都搞不明白,更别说应对不断变化的费率标准了。有些网店卖家反映,去年一笔包装合规费突然涨了三倍,根本来不及调整供应链。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认为政策应该给中小企业更多缓冲期和指导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欧盟正在推动EPR制度的全面升级。2025年初发布的新版废弃物框架指令明确要求,到2027年所有成员国必须实现包装废弃物回收率80%以上,并且扩大收费覆盖范围,连电商和一次性餐具都不能例外。这意味着过去靠“免费”混日子的地方,也得尽快建立收费机制。像西班牙和匈牙利已经开始试点,引入“预付回收费”制度消费者买商品时多付几欧分,专门用于后续回收,有点像早年的“押金制”。
这种混合思路其实挺接地气。既保留了公众对“便利性”的需求,又不让社会整体为浪费买单。国内一些跨境电商平台也注意到了这个趋势,开始主动帮卖家对接欧盟合规服务商,提前申报、批量议价,降低出海门槛。
从长远看,免费和收费本质上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工具。起步阶段靠推动,建立基础设施和公众习惯;成熟阶段则要用经济杠杆倒逼创新。关键是要让规则清晰、执行公正,别让守规矩的企业吃亏,也别让投机者钻空子。
现在走在欧洲街头,越来越多的商品包装上印着“已缴纳EPR费用”的标识,就像一种新的信用标签。消费者未必懂背后的制度设计,但能感觉到:这个东西更环保了。而这,或许才是政策真正的落脚点不是为了收钱或完成指标,而是让绿色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有帮助(224)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