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跨境电商圈里最火的话题之一,就是中国卖家如何在海外市场“落地生根”说得直白点,就是怎么合法合规地开一家“本土店”。2025年临近,越来越多平台和国家对跨境店铺的监管趋严,但与此同时,政策红利也在悄然释放。不少聪明的中国卖家已经开始行动,不再满足于“跨境模式”的流量红利,而是尝试突破身份壁垒,真正以本地企业的身份运营海外店铺。这条路到底怎么走?又藏着哪些机会?
先说个最近的新闻。今年初,亚马逊美国站更新了企业验证流程,要求部分高销售额店铺提交更详尽的公司注册信息,包括营业执照、税务登记、法人身份证明等。不少原本用国内主体注册的卖家被要求补充材料,甚至面临暂停销售的风险。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欧洲和东南亚市场。这说明什么?平台和当地正在加强对卖家真实身份的审核,过去那种“挂靠”或“代注册”的灰色操作空间越来越小。

但换个角度看,这也倒逼中国卖家走向合规化。而合规的背后,其实藏着更大的蛋糕本土店带来的流量倾斜、物流成本优势、消费者信任度提升,都是跨境店难以比拟的。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当地身份,中国人真的能注册本土公司、开本土店吗?答案是:能,而且方式比你想象的更灵活。
以美国为例,注册一家有限责任公司LLC并不要求法人必须是美国公民或居民。很多中国卖家通过委托注册代理,在特拉华州或怀俄明州完成公司设立,整个过程线上就能搞定,成本也不高。注册后,配合美国的EIN雇主识别号码,就可以在亚马逊、沃尔玛等平台申请本土卖家账户。更重要的是,有了本地公司,还能开通美国银行账户,接入Stripe等本地支付工具,资金回流更顺畅,提现费率也更低。
再看欧洲。虽然欧盟对增值税VAT和公司合规的要求一向严格,但像德国、波兰这些国家,其实允许外国人注册有限公司GmbH或Sp. z o.o.。关键是要找靠谱的本地会计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机构协助处理注册、报税和年度审计。有些服务商甚至提供“一站式包办”,从公司注册到税务申报全包,中国卖家只需提供护照和少量资料,剩下的交给专业团队。虽然前期投入比跨境店高一些,但长远来看,规避了税务稽查风险,还能享受本地企业的广告权重和配送补贴。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红利:本土店更容易参与平台活动。比如TikTok Shop英国站最近推出的“本地优选商家计划”,优先推荐由英国注册公司运营的店铺,流量扶持力度明显高于跨境店。同样,Shopee在东南亚多国也推出了针对本地注册卖家的免佣金期和物流补贴。这些政策红利,本质上是在鼓励“真落地”的商家,而不是“挂着洋名”的跨境玩家。
当然,合规注册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开了公司就得按时报税、做账、年审,否则轻则罚款,重则账户冻结。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卖家开始重视“本地化运营团队”的搭建哪怕只是雇佣一个兼职的本地会计,也能大大降低合规风险。有些大一点的卖家,干脆在目标市场雇一个本地经理,负责处理公司事务和与部门沟通,既稳妥又高效。
还有一点值得提: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服务升级,中国卖家的资金出境和外汇管理也比过去方便多了。比如通过合规的ODI对外直接投资渠道,把资金以投资形式汇出,用于注册海外公司或支付运营成本,路径清晰,风险可控。这为更多中小卖家“走出去”提供了现实可能。
说到底,2025年的跨境电商,拼的不再是“谁上架快”,而是“谁更合规、更本地化”。那些还在靠信息差赚快钱的卖家,可能会在新一轮监管中被淘汰;而提前布局本土化、愿意花时间搞清楚规则的人,反而能在洗牌中脱颖而出。
未来几年,我们很可能会看到一个新趋势:中国供应链+海外本土身份+数字化运营=新一代出海模式。这不是简单的“换个马甲”,而是真正把生意做到海外去。就像当年的华为、海尔,今天的中小卖家也有机会在全球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渠道。
路肯定不好走,但方向已经很清楚了。与其被动应对政策变化,不如主动打破身份壁垒,把合规当成竞争力的一部分。毕竟,真正的红利,从来都藏在规则之内。
有帮助(184)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