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在创业或者开网店时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注册商标到底该怎么选类别?有人卖护肤品,结果被提醒第3类和第5类都要考虑;有人做线上课程,纠结要不要注册第41类教育服务。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大家容易忽略但特别关键的知识点商标的产品种类,到底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简单来说,我们国家在商标注册时采用的是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这个表是按照国际通用的“尼斯分类”Nice Classification制定的。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用这套系统,中国也不例外。它把所有的商品和服务分成了45个大类,其中1到34类是商品,35到45类是服务。比如你卖衣服,属于第25类;做广告推广,那就是第35类;开发手机App,可能涉及第9类软件和第42类技术服务。

这套分类不是随便定的,而是根据商品的功能、用途、销售渠道、消费群体以及服务的、方式等综合因素来划分的。举个例子,同样是“水”,矿泉水属于第32类,而用来洗澡的沐浴露却是第3类化妆品,因为它们的功能和使用场景完全不同。再比如,面粉是吃的,归第30类,而用来粘东西的胶水虽然也是粉状,却属于第1类工业原料。可见,分类的核心逻辑是“用途决定归属”。
最近有个挺火的新闻也能说明这个问题。某新锐植物奶品牌在申请商标时,只注册了第29类奶制品替代品,结果发现市场上有人在第32类非酒精饮料用相似名字卖椰汁饮品,消费者很容易混淆。后来他们才意识到,植物奶既可以算食品也可以算饮品,必须两个类别都保护才行。这件事也提醒了不少创业者:商标类别不能凭感觉选,得看实际用途和市场定位。
还有一点很多人没注意到同一个产品可能涉及多个类别。比如智能手表,表面看是穿戴设备,属于第9类电子产品,但它如果具备健康管理功能,还能监测心率、睡眠,那第10类医疗器械也可能沾边;要是配套的App提供运动课程或健康咨询,第44类医疗保健服务也得考虑。小米、华为这些大公司为什么一口气注册几十个类别?就是因为他们的产品生态复杂,必须提前布局,防止别人钻空子。
另外,服务类别的划分也越来越重要。现在很多人不做实体产品,而是做知识付费、直播带货、私人订制服务。像李佳琦这样的主播,除了要保护自己的名字在第35类广告销售上的使用权,还得考虑第38类通讯服务直播平台、第41类教育培训美妆课程甚至第45类在线社交。不然哪天别人拿他的名字开个美妆教学网站,打起官司来都不一定占理。
选择类别时还有一个常见误区:只盯着自己现在做什么,不考虑将来的发展方向。比如一家初创咖啡馆,最初只想注册第43类餐饮服务,但如果以后打算出自家品牌的挂耳包、咖啡豆,那就得补上第30类;要是还想做咖啡培训课程,第41类也不能少。聪明的做法是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把上下游相关的类别都提前注册下来,哪怕暂时不用,也能避免日后被抢注。
当然,也不是类别越多越好。盲目扩大保护范围不仅增加成本,还可能因为“三年未使用”被他人申请撤销。所以最稳妥的方式是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发展规划,找专业的代理机构做一次全面的商标检索和布局分析。现在很多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也推出了免费咨询通道,帮助小微企业规避风险。
说到底,商标类别划分不是死板的条条框框,而是一种商业策略的体现。它既反映了产品的本质属性,也关系到品牌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人蹭热度、搭便车。与其事后维权费时费力,不如一开始就选对类别,把篱笆扎牢。
最近看到一位做手工香薰蜡烛的年轻人分享经验,她说当初以为只要注册第3类化妆品就行,后来才知道香味扩散器属于第11类电器,定制包装设计还涉及第16类印刷品。这一路踩过的坑让她明白:商标注册不是走流程,而是对自己品牌的第一次真正定义。
有帮助(261)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