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在加拿大经营或打算进入加拿大市场的企业和品牌主都在关注一个话题商标注册的撤销与无效宣告。这件事看似离普通人很远,但其实关系到每一个想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的品牌。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越来越多中国商家把目光投向加拿大这样的北美市场,商标问题也就成了绕不开的一道坎。
就在今年初,加拿大知识产权局CIPO公布了一起备受关注的商标争议案件:一家来自温哥华的小众护肤品牌“PureGlow”被竞争对手提出无效宣告申请,理由是该商标自注册后连续三年未在加拿大实际使用。最终,CIPO裁定支持申请方,撤销了“PureGlow”的商标权。这个案例再次敲响了警钟:在加拿大,注册了商标并不等于高枕无忧,用不上,照样可能被“踢出局”。

这背后,正是加拿大商标法律中一个关键机制“非使用撤销”。根据加拿大商标法第45条规定,任何人如果认为某个已注册商标在过去三年内没有在加拿大真实使用,都可以向CIPO提出撤销申请。一旦启动程序,原商标持有人必须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其使用情况,否则商标将被撤销。
听起来挺简单,但实操中却有不少坑。比如,什么叫“真实使用”?不是随便贴个标签、发个朋友圈就算数的。加拿大要求的是在正常商业活动中对商标的公开、持续使用,比如产品在本地销售、广告投放、电商平台上线等。曾有一家国内母婴用品公司,在加拿大注册了商标,也做过几单代购,但因为没有正规销售渠道和宣传记录,最后被认定为“象征性使用”,没能通过审查。
除了非使用撤销,还有一种更严重的程序叫“无效宣告”。它通常针对的是那些从一开始就不该被批准的商标。比如,商标太过于描述性像“Fresh Apple Juice”用于果汁产品,或者跟已有知名品牌太像,容易造成混淆。去年,一家新成立的咖啡连锁品牌“BeanHaven”就栽在这上面。他们注册时没做足检索,结果被老牌咖啡企业提出无效宣告,理由是与“Bean Heaven”高度近似。尽管两家定位不同,但由于核心词汇雷同,且服务类别重叠,最终商标被宣告无效。
这些案例说明了一个现实:在加拿大,商标不仅是“先到先得”,更是“合规优先”。哪怕你抢注得早,只要不符合法律规定,随时可能被人挑战。而近年来,随着国际品牌维权意识增强,这类争议案件明显增多。据CIPO统计,2025年全年收到的撤销和无效宣告申请比前一年增长了近18%,其中不少都涉及亚洲企业。
那作为普通商家,该怎么应对呢?首先,别以为注册完就万事大吉。拿到证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持续使用并保留证据。销售发票、物流记录、广告截图、网站访问数据,甚至社交媒体推广,都是将来可能用得上的“救命稻草”。有位做户外装备的杭州老板就特别聪明,他不仅在加拿大亚马逊上架产品,还定期在当地做小规模促销,并请专业机构出具使用报告,提前防患于未然。
其次,注册前务必做好全面检索。现在CIPO官网已经开放了免费查询系统,输入关键词就能看到类似商标的情况。如果拿不准,花点钱请当地代理机构做个法律意见,也比事后被撤销划算得多。毕竟,一个商标从申请到被挑战,中间可能隔好几年,等到真出问题时,品牌已经投入大量资源,这时候再改名换标,损失可就大了。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加拿大的商标保护是按类别来的。你在第25类注册了服装商标,不代表你能阻止别人在第3类化妆品上用相同名字。有些企业图省事,只注册核心类别,结果被别人钻了空子,在关联领域抢注,反过来告你侵权。这种“反向碰瓷”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处理起来非常被动。
说到底,商标不是一纸证书,而是一套需要长期维护的资产。特别是在加拿大这样法治完善、程序透明的国家,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与其寄希望于侥幸过关,不如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毕竟,品牌的路走得远不远,有时候就看最初这几步扎不扎实。
最近天气转凉,朋友圈里又见有人晒枫叶照片,配文写着“在加拿大的第365天”。或许对很多人来说,这片土地不只是旅行目的地,更是事业的新起点。而在这片土地上打响自己的名号,从守住一个商标开始,也许是件小事,但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事。
有帮助(215)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