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动作频频,尤其是关于商标注册的新规调整,引起了不少企业和创业者的关注。随着中韩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把目光投向韩国市场,而商标作为品牌出海的第一道“门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解韩国商标注册的权利说明,不仅有助于企业规避风险,还能为品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先说个身边的例子。朋友小李做跨境电商,主打一款国产护肤品牌,去年打算进军韩国市场,产品包装、宣传都准备好了,结果上线没多久就被当地竞争对手投诉商标侵权,最后被迫下架改名,白白损失了前期投入的推广费用。后来一查才知道,对方早在半年前就在韩国注册了相同发音但韩文写法不同的商标,利用的是韩国商标法中的“音似保护”原则。这件事让小李吃了大亏,也提醒了很多人:想进韩国市场,光有国内商标远远不够。

那韩国的商标注册到底有哪些特点?根据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发布的最新信息,韩国实行的是“先申请制”,也就是说,谁先提交申请,谁就更有可能获得商标权,而不是看谁先使用。这一点和中国类似,但执行上更为严格。哪怕你在韩国已经用了好几年某个品牌名,只要没注册,别人抢先一步,你就可能失去使用权。
另外,韩国对商标的审查非常细致。不仅看文字、图形本身,还会考虑发音、含义以及是否容易引起消费者混淆。比如,两个商标虽然字形不同,但如果读音相近,在特定商品类别上也可能被判定为近似商标而驳回。这也是为什么像小李那样的案例并不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底,韩国知识产权局更新了商标审查基准,特别强调了对非传统商标的保护,比如声音商标、动态商标甚至气味商标。虽然目前这类商标注册数量还不多,但说明韩国在适应全球化品牌趋势方面走得比较靠前。比如,某韩国知名便利店就成功注册了一段收银时的提示音作为声音商标,一旦其他商家模仿,就可能构成侵权。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是商品和服务类别的划分。韩国采用的是尼斯分类,和国际标准一致,共45个类别。但企业在申请时常常犯一个错误只注册核心类别,忽略了相关衍生品类。举个例子,如果你注册的是第3类化妆品,但未来想推出同品牌的洗发水或香氛,就得再申请第3类下的具体项目,否则仍然存在被抢注的风险。有些企业为了省事或省钱,初期只覆盖部分子类,结果后期扩展业务时发现关键项目已被他人注册,悔之晚矣。
说到抢注,近年来随着韩流文化在全球走红,不少中国网红品牌、国潮设计也被盯上。有数据显示,2025年韩国收到的外国商标申请中,来自中国的占比超过18%,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其中,既有正规企业主动布局,也不乏被代购、经销商“反向注册”的情况。比如某国产茶饮品牌还没正式进入韩国,其品牌名的韩文译名就已经出现在当地商标系统中,申请人却是不相关的第三方。这种“未进先注”的现象,给品牌出海带来了不小困扰。
那怎么应对?最稳妥的方式当然是提前布局。建议企业在确定出海计划后,尽早委托当地代理机构进行商标检索和申请。韩国允许通过马德里体系国际注册指定韩国,也可以直接向KIPO提交申请。相比之下,直接申请流程更可控,响应也更快。同时,注册后别忘了定期监控市场,一旦发现疑似侵权行为,及时通过异议、无效等法律程序维权。
其实,韩国在商标保护上的严谨,反过来也反映出这个国家对品牌价值的认可。从三星、LG到如今风靡全球的K-beauty品牌,韩国企业深谙“品牌即资产”的道理。对他们来说,商标不仅是法律权利,更是市场竞争力的一部分。
对于我们普通创业者或中小企业而言,走出去是趋势,但每一步都得走得踏实。了解规则、尊重规则,才能避免踩坑。毕竟,在海外市场,没有人会因为你“不知道”就网开一面。提前把商标这道关过了,品牌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有帮助(308)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