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做跨境生意的朋友都在讨论韩国商标注册的事。随着韩流文化持续升温,K-pop、韩剧、韩妆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也开始把目光投向韩国市场。但想在当地站稳脚跟,第一步往往就是注册商标。可别小看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门道不少。最近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又更新了一些审查标准,让不少初次申请的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韩国商标注册那些事儿,帮你理清思路,少走弯路。
首先得明白,韩国和中国虽然地理相近,但在商标制度上还是有些差异。韩国实行的是“先申请制”,也就是说谁先提交申请,谁就更有可能获得注册权,而不是看你最早使用这个商标的时间。这一点和中国的“先使用+先申请”混合原则不太一样。所以如果你打算进入韩国市场,千万别抱着“我先用着,等火了再注册”的想法,万一被别人抢注了,后续维权成本高不说,还可能被迫改名,损失惨重。

说到申请主体,韩国对外国人是相对友好的。中国企业和个人都可以直接申请,不需要本地代理机构作为申请人,但必须通过韩国特许厅认可的本地代理机构来办理手续。这点挺关键你可以自己准备材料,但最终递交必须由韩国注册的知识产权代理人完成。这也是为了确保文件格式、翻译和法律程序符合当地要求。最近就有个案例,一家浙江的小众护肤品牌想进韩国电商平台,自己准备了中英文材料直接上传,结果被驳回,原因就是缺少本地代理的签章和韩文译本。折腾了一个多月才重新提交,耽误了上线计划。
再来说说商标类型。韩国接受文字、图形、字母、数字、颜色组合、三维标志,甚至声音和动态商标。不过审查时特别注重“显著性”。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商标得能让人一眼记住,还得能和其他品牌区分开。比如你卖泡菜,起名叫“正宗韩国泡菜”,这种描述性太强的名字基本过不了关。KIPO认为这属于通用名称,缺乏识别度。去年有个国内辣酱品牌就栽在这点上,名字里带了“首尔风味”,被认定为地理描述,最终被驳回。
另外,韩国对汉字商标的审查也挺严格。虽然可以用中文申请,但审查员会重点看这些汉字在韩语中的读音和含义是否容易引起混淆。比如“大同”这个词,在韩语里读作“Daetong”,恰好和韩国一个老牌电器品牌发音接近,即便行业不同,也可能因近似被驳回。所以建议如果主打汉字商标,最好搭配韩文或拼音一起注册,形成组合商标,保护更全面。
说到近似判断,韩国采用的是“整体比对+主要部分比对”原则。不仅看字形、读音、含义,还会考虑消费者的认知习惯。举个例子,两个商标哪怕字体不同,但如果核心词汇一样,比如“StarBread”和“Star Bread”,中间只差一个空格,也可能会被认为易混淆。特别是食品、化妆品这类大众消费品,审查更严。最近KIPO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5年因“与在先商标近似”被驳回的申请占比超过40%,是驳回的最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商品和服务分类。韩国采用尼斯分类,和中国一致,共45类。但实际操作中,KIPO对某些类别的描述要求更具体。比如第3类化妆品,不能笼统写“护肤品”,而要明确列出“面霜、精华液、防晒霜”等具体项目。如果写得太宽泛,可能会被要求补正,甚至缩小范围。有家国产面膜品牌之前就因为写了“美容护理产品”这种模糊表述,被要求重新划分,拖慢了进度。
当然,也不是所有申请都会一帆风顺。如果被驳回,还有救济途径。可以通过陈述意见、修改申请,甚至提起复审。整个流程通常需要6到12个月,顺利的话9个月左右能拿到注册证。一旦注册成功,有效期是10年,可以无限次续展。
韩国商标注册不是难事,但细节决定成败。提前做好检索,避开在先权利;找靠谱的本地代理,确保材料合规;设计商标时注意显著性和独特性这些都能大大提升成功率。尤其现在中韩经贸往来频繁,不少中国品牌通过跨境电商、代购、联名合作等方式进入韩国,拥有一个合法注册的商标,不仅是保护品牌的盾牌,更是打开市场的钥匙。
最近看到新闻说,某国产茶饮品牌在韩国首尔开了快闪店,门口排长队,不少人专门打卡。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落地,背后就是早早完成了商标布局。可见,品牌出海,功夫其实都在前期。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一开始就踏踏实实把商标这事办好。
有帮助(195)
没帮助(0)

客户评论
黄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9-28与宸海国际的合作,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团队管理中。他们凭借专业的服务体系,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能成为其合作伙伴,我深感荣幸。
李小姐 部门经理
2024-06-20宸海国际以专业的服务态度、深厚的知识积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无论市场分析还是策略规划,他们都展现出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值得信赖的优秀伙伴。
刘先生 集团董事
2024-05-18在本次合作过程中,宸海国际的商务团队展现了极为细致的服务精神,精准满足了我们的各项需求。整个合作过程高效顺畅,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满意,并期待未来更多合作机会。